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7 秋季论坛--“中国空间经济学国际论坛”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17-11-14 14:56:09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7 秋季论坛于2017年10月13日—15日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空间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和西南民族大学主办,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民族经济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金融学会藏区金融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会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计划、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计划和四川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团队的联合支持。来自美国、日本、巴基斯坦、赞比亚、法国、捷克、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1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长德教授主持。在10月14日上午的开幕式上,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丁克毅教授代表全校56个民族的全体师生,对莅临论坛的专家、学者、来宾表示热忱的欢迎!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把2017 秋季论坛放在西南民族大学,是对西南民族大学的信任和支持,学校将大力支持,把论坛办好!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其智先生在致辞中,代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祝贺论坛的成功召开,他介绍了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的成立、组织机构和成立以来开展一系列论坛活动。他指出: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是一个城市领域的公益性、学术性的多学科交流平台,论坛通过组织年会、讲座、研讨会、调研和学术交流等形式开展活动,并以论坛的名义向国家决策部门提交重大政策建议和发表集体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他认为此次的主题“中国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选的很好,城市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空间经济发展的两条相互联系的主线,预祝会议和论坛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相信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和发言,会提升我们对中国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认识。

论坛上,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专家、中山大学梁琦教授、南开大学郝寿义教授作了主旨发言,梁琦教授在题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空间新格局”的报告中指出,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一带一路建设是总领, 京津冀协调发展覆盖华北全域,长江经济带联通长江沿岸各省,唯独在南岭以南的地区缺少一个国家战略, 2017年上半年提出的雄安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将会引起中国空间经济格局骤变。她在报告中,回顾了粤港澳大湾区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程,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标:

在国际层面: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经略南海)战略,对标世界一流湾区;

国内层面: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北中南区域协调,完善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版图),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省区层面:港澳- 保持港澳繁荣与稳定,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粤-珠三角—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协调发展。

她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湾区,科技产业创新是根本,必须提高科技实力。

郝寿义教授在题为“国家级新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作用”主旨演讲中提出,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我国一共设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这些国家级新区所处区域的发展阶段各异,承担的战略任务也各不相同,基本上已经涵盖了我国的主要经济带。随着国家级新区数量的不断增多,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便是,国家级新区与周边区域的关系如何?也就是说,国家级新区究竟是“政策洼地”还是“改革高地”?如果是“政策洼地”,那么国家级新区必然会导致与周边区域的过度竞争;如果是“改革高地”,国家级新区会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产生辐射、带动作用。简而言之,我们需要回答国家级新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意味着我们应该立足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从全局层面探讨国家级新区对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这也是我们试图要回答的问题。接着他从区域协同发展的内涵、问题与成因,国家级新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机理分析,国家级新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问题与转型三个方面报告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要使国家级新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推动作用,关键是要实现国家级新区发展模式的转型。特别是2017年雄安新区的设立,代表了我国国家级新区发展的新方向:从与周边区域的关系来看,雄安新区之前设立的国家级新区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主要以竞争为主,即在设立初期主要是为了考虑自身区域的发展问题;而雄安新区在设立初期就考虑到了与周边区域的协同问题,其与周边区域的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因此,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未来发展对我们探索国家级新区如何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具体而言,未来国家级新区的转型应该着重以下几方面:

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选择:主要依赖知识资本,以人力资本为本,选择有利于培育和发挥人力资源的科技、金融、研发、新型轻资本制造业和现代公共服务业等,向高端价值链方向发展,与周边区域实现价值链上的差异化竞争;结合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发展共享经济,与周边区域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协同发展

国家级新区的制度创新:理顺和完善区域间的协同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健全区域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区域治理体系,形成区域间的自组织、自协调机制;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级高新区的制度供给,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权,完善制度创新的激励与推广机制,使其真正成为制度创新的先导区

国家级新区的空间选址:未来在决定是否设立国家级新区时应该评估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是否有利于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那种通过设立国家级新区来制造“政策洼地”,并利用相应的优惠政策来挤占周边区域发展资源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未来在决定是否设立国家级新区时应该评估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是否有利于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那种通过设立国家级新区来制造“政策洼地”,并利用相应的优惠政策来挤占周边区域发展资源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