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城市网”研讨与《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
2016年12月28日,由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凤凰财经研究院协办的财经战略年会(2016)“丝绸之路城市网与全球城市竞争力”分论坛在京举行,会议就丝绸之路城市网进行学术研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分别做了发言。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城房室副主任刘彦平点评。
报告发现,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相比,尽管中国的部分顶尖城市已经跻身全球顶尖竞争力的城市行列,但中国城市的全球竞争力水平总体上与美国城市存在差距。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数得分均值(0.31)明显低于美国城市的均值(0.46)。中国城市间的竞争力均衡程度明显低于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何德旭院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赵剑英社长兼总编,凤凰财经研究院刘杉院长出席发布会并分别做了致辞。会议发布了由中国社科院(财经院)-联合国人居署联合课题组完成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丝绸之路城市网》(The Global Urban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7——CitiesNetwork along the Silk Road)。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财经院)-联合国人居署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组长、首席城市经济学家倪鹏飞,联合国人居署城市经济局局长助理、中国社科院(财经院)-联合国人居署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组长(联合)Marco Kamiya,分别对《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做了总体介绍。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博士后丁如曦对报告主题“丝绸之路城市网”做了介绍。
这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和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华安-克洛斯(Joan Clos)作序,中国社科院、联合国人居署及国际知名专家联合完成的研究报告,将在中国社科院和联合国人居署总部等巡回发布,并将由斯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出版。
报告使用竞争力投入框架,选择六大潜在变量,构建指标体系,选取全球505个样本城市,采集和处理相关数据,编制城市潜在竞争力指数。研究发现,随着全球范围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世界经济重心的逐渐东移,全球城市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的格局继续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在全球505个样本城市的竞争力年度排名中,前10名城市依次为:伦敦、纽约、东京、巴黎、新加坡、香港、上海、北京、悉尼和法兰克福。进入全球前10名的亚洲城市数量已超过欧洲、北美洲城市的数量,显示出亚洲的先进城市不断崛起,与欧美的先进城市处于同一竞争力水平行列中,欧(洲)美(洲)亚(洲)先进城市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从洲际比较来看,亚洲的少数城市位居世界前列,大多数城市竞争力水平较低;欧洲的各国先进城市间差距较小,俄罗斯城市相对落后;北美洲的先进城市显著领先,区域内总体差距不大;在其他区域中,大洋洲领跑南半球,南美洲城市略强于非洲城市。
在全球城市竞争力百强城市中,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的城市分别占据37个、38个和19个数席位,其余6个席位被大洋洲城市摘得,南美洲和非洲没有城市进入全球百强行列。在亚洲最具有竞争力的前20名城市中,中国和日本入围的城市数量最多,分别有7个和6个,剩余的7个城市分别来自于新加坡、韩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泰国、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
报告发现,中国城市的竞争力总体上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少数城市跻身全球竞争力前列,多数城市的竞争力水平不高,国家内部城市间竞争力差距较大。中国的69个样本城市竞争力指数得分均值(0.310)略高于全球均值(0.304),有7个城市排名位于全球前100,其中,香港、上海、北京等中国顶尖城市位居全球前十,进入全球顶尖竞争力的城市行列。前200城市中国仅17个,竞争力变异系数为0.3774,低于许多发达国家。中国前20名城市(全球排名)依次为:香港(6)、上海(7)、北京(8)、台北(25)、深圳(66)、广州(74)、澳门(81)、天津(138)、杭州(139)、东莞(154)、西安(161)、高雄(168)、大连(175)、苏州(184)、新竹(186)、南京(187)、厦门(198)、中山(202)、武汉(215)、宁波(217)。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本年度稍前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美国。美国的变异系数(0.2226)低于中国的变异系数(0.3774)。中等偏上竞争力水平城市的数量及发展不足是中国城市全球竞争力水平总体不及美国的主要原因。
从全球城市分项竞争力表现看,在企业本体方面,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上海等重点城市遥遥领先,多数城市低于世界均值,全球范围内城市间在跨国公司集聚、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上的差异较大;在当地需求方面,呈现指数近似正态分布、城市间变异不大的总体特征,以及欧美旗鼓相当、亚洲潜力巨大的区域格局;在当地要素方面,总体上亚(洲)欧(洲)领先世界,北美洲表现欠佳;在硬件环境方面,欧美国家城市优势明显,中亚、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依旧落后;在软件环境方面,欧美城市软件环境指数较高,非洲、拉丁美洲城市软件环境落后;在全球联系方面,城市间差距比较明显,欧美国家成为全球联系中枢,新兴经济体明星城市快速发展,非洲和拉美国家处于世界边缘。
报告发现:全球联系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全球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集群特征和不均衡分布格局,科技创新正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标志性功能;国家首位城市全球联系代表国家或超越国家。各国首位城市是本国全球联系最高城市的代表,功能性机构集聚及联系的加深正在不断促进首位城市全球联系的提升。地缘联系仍是国家首位城市之间联系的基本特征,国家高端产业的容纳力成为首位城市之间联系的基石,国家之间的贸易需求成为首位城市之间联系的集中体现。未来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城市代表正在以更高的效率、更有远见的视野努力跻身世界城市的精英俱乐部。
报告发现,城市竞争力的软件因素已经在经济和企业选址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公司必须不断对新环境特性保持敏感度;在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直接投资网络中,中国的表现突出的城市在地理上呈现出集聚模式。中国国内投资网络包含的是一个相对固定并内聚的大型子群。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加内聚且均衡。投资者和城市决策者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考虑网络化聚集效应和重要区位因素。
报告认为:大都市竞争力是全球转型中一个日渐重要的全新议题。大都市规划和治理直接关系到大都市自身乃至所在国的竞争力;由于大都市结构具有复杂性特征,针对大都市的政策体系需涵盖和整合经济、规划、财政等几大领域,对大都市政治管理和治理应置于一个正式和非正式背景下的经济、规划和财政框架内。
报告以丝绸之路城市网为主题,在较为详实的数据基础上对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城市发展与联系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城市的发展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城市间有机联系是促进地区间开放、合作、共赢的重要支撑。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为东西两端凸起、中段凹陷的西提“U”型格局。其中,东端地区(中国等)城市整体发展快,地区间差距大;西端地区(欧洲)城市发展层次高,经济增速相对滞缓;中段地区(中亚、西亚、南亚、东非和北非等)城市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发展进程不一。
报告发现,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城市间联系具有由东西两端核心城市主导、跳跃过中段地区绝大多城市的“过顶”联系形态。其中,东亚、东南亚、西欧、中欧等次区域核心城市在生产性服务业全球网络联系上地位及优势突出,十强城市依次为:伦敦、香港、巴黎、新加坡、上海、迪拜、北京、米兰、孟买、莫斯科。而北非、东北和中亚等次区域城市的全球联系整体表现欠佳,一些城市相对封闭、孤立。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城市联系度与其城市收入水平正相关,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的全球联系水平存在阶梯性差异,城市的经济密度是城市对外网络联系的关键支撑。
报告发现,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城市发展及联系格局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一张“中心是边缘、边缘是中心”、“两端已成网、中间带轴状”的城市网。该网络中,地理的中心是网络的边缘,地理的边缘是网络的中心;尽管形态不规则,但丝绸之路城市网的轮廓及城市层级结构体系已经浮现。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产业体系构成了整个网络中城市发展与联系的主要内容,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丝绸之路城市网的结构形态及演变进程。
报告展望,在基础设施联通、制度环境优化、商品服务贸易、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网络演变等多个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未来丝绸之路城市网将呈现“欧洲延展、东亚加密、印非崛起、中亚下沉、中东分化”等变动趋势,出现由东亚城市网、欧洲城市网、南亚城市网以及第一欧亚大陆桥城市带、第二欧亚大陆桥城市带、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带、非洲西部沿海城市带组成的“三网四带”城市体系新格局,并将通过网状延伸、带状扩展、多极支撑等方式深刻改变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有鉴于全球城市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已就合作开展相关研究达成协议,计划在未来5年内以联合发表《全球城市竞争力年度报告》为主线,组织相关领域权威国际专家,选择全球城市重大议题开展研究,以形成对全世界有用的城市竞争力模型分析工具和对全球实施新城市议程有重要决策参考作用的学术成果。
丝绸之路与全球城市竞争力研讨会议程--2016.12.28.docx
会议速记稿:
时间:2016年12月28日
地点:中冶大厦九层学术报告厅
会议主题:“丝绸之路城市网”与全球城市竞争力
王茵: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儿举行丝绸之路城市网与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会,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出席这个会议。我是报告的出版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智库成果出版中心主任王茵,由我主持上半段的会议,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上半段的嘉宾,他们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陆大道先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 侯永志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何德旭先生
凤凰财经研究院院长 刘杉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 赵剑英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黄群慧先生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史育龙先生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屠启宇先生
研究杂志社社长 张永山编辑、陈小亮先生
还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先生及其团队,以及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凤凰网、新华网等中央和地方的一些著名媒体,对各位领导、专家、媒体的光临,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按照会议的议程,首先,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先生致辞!
何德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一个礼拜之前刚刚到财经战略研究院工作,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够抽时间参加我们这个财经战略研究院的2016年的年会,今天下午我们是第二分会场,分会场分两个单元,第一单位是一个成果发布,第二单元是一个研究问题的讨论。
在第一单元,是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发布。大家也都知道,城市和房地产是我们财经院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有一个非常行的团队,这个团队十多年来,在倪鹏飞教授的带领和主持下,应该说在相关的学术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城市与房地产方面取得了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
我们初步统计了一下,到目前为止这样一个团队,已经连续发布了14次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包括8次中国住房发展报告,发布了6次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这个已经成为我们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品牌。
除此之外,他们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城市研究这样一些国内外的权威期刊上面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和研究报告,并且在这里边有多项按照成果获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另外,他们的成果也获得了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还有关于中国住房发展的研究,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支持,另外他们组织和联合全世界的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专家,成立了全球城市竞争力的项目组,与世界著名城市研究学者开展相关领域的高端合作,举办城市竞争力的国际论坛。应该来说这样一些研究成果和学术活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学术影响、决策影响、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这样一些研究也获得联合国人居署的关注,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署的支持和信任。在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领导与中国社科院各位领导的推动、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社科院财经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决定共同成立联合课题组,计划在未来五年以内,联合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年度报告。这样一项活动也是要组织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的权威专家,并且选择全球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开展相关的研究,并且要形成对全世界都有借鉴意义的城市竞争力模型分析工具,和对全球实施新城市议程有重要决策参考作用的学术成果。
今天发布的这样一个成果,应该来说就是我们两家共同研究的成长,作为财经院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支持这样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同时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我们团队研究工作的支持和信任。
第二单元有一个丝绸之路城市网的学术问题的研讨,出席今天研讨会的专家,应该来说都是国内在这样一个领域里面最顶级的这样一些学者。人类发展是人类各民族,各地区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交流与联系的结果,古代丝绸之路是各地区之间联系与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促进历史上沿线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信息互联网等技术使得各国,各个地区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也为全球各国,各地区,各城市之间的资金、人员、货物、技术和信息的联系交流,甚至一体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但是要真正实现合作交流要促进共同的进步必须结束过去歧视与排斥的这样一个交流,要开启平等与包容的新的一些合作和交流。
古代丝绸之路是沿线地区间平等与包容合作的典范,继续秉承这一精神,倡导复兴和拓展传统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互利合作,不仅对推动区域,而且对全球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及双边合作意义重大。地区合作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支点是城市,通过研讨丝绸之路网络上的城市发展与城市联系,对深入了解丝绸之路地区合作的现状、问题、动力、趋势与规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今天下午这样一个讨论,应该来说都是非常具有意义的这样一项活动。
最后,特别感谢各位专家能够莅临今天的研讨,我们也感谢并期待各位专家发表真知灼见,感谢并期待各家媒体对我们的发布会和研讨会给予客观、准确的报道,再次谢谢大家!
王茵:谢谢何院长,倪鹏飞老师团队推出的报告是我们社科院重要的学术品牌,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先生致词!
赵剑英: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在这里举办我们跟倪鹏飞教授第二本合作成果,5月份我们发布了一次,今天我们又发布,这两次分量特别大,是我们中国科学院的重要成果。也非常高兴何德旭院长,原来就是财经院的领导,再次回到原来叫财贸所,现在叫财经院担任院长,也是他回来以后我们第一次合作发布,也感到非常高兴,也祝贺何德旭院长回到自己的老家。
我觉得今天这个报告,由于时间关系也没有仔细看,但是我感觉到这个主题非常好,对丝绸之路城市网的研究,我觉得这是服务我们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选题非常好,研究课题非常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好像2017年上半年我们国家还要召开一个非常高层次的“一带一路”论坛,我想这项成果为论坛前期做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基础。据我所知,明年有两个国家级重要论坛,一个是“一带一路”国家论坛,还有金砖国家的论坛,我想这个选题非常重要,有前瞻性。
这个报告对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发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古老的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千百年来都是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自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之后,这条古老又神秘的经济带又重新获得关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前段时间我们社科院还有一个重要智库,“16+1”中东欧智库,据我了解中东欧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沿线这样一个互联互通保持非常的积极。倪鹏飞高手这个课题组在海量的数据基础之上进行了整理、考证、比对,并运用先进的评估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计量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丝绸之路城市网目前中心是边缘,边缘是中心的这样形态,这一跨越欧、亚、非的城市网将逐步形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制度一体化基础上的社会文化网络联系,商品服务网络联系,生产要素网络联系,产业网络联系的多层次开放联系的格局。这将在推动全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多元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个报告还有一个成果,就是通过它的研究,欧、美、亚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逐渐形成,特别是亚洲城市的竞争力开始在这份报告里得到反映,就是中国的北京、上海和中国的香港已经跃居全球城市竞争力的前十名。这也反映了以中国为首亚洲城市的竞争力的提高,这也是本报告重要的发现。
接下来趁此机会,今天在座有许多智库的负责人和专家,我想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中社系列智库平台,我们这个报告是出版形式的创新,我们提倡在快节奏下的深度阅读,这个报告5-10多万字,某一个专题大量的内部报送当中被舍去掉的数字和论证在我们这个报告当中充分的展现,充分展示智库报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两者的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服务于智库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一个产品形态。我们出版以来,对我们社科院30多个研究所的智库主要在这儿出版,也受到了专家、学者的欢迎,符合智库知识传播的规律,也畅通了他们发表的渠道。我们侧重基础性、理论性的国际关系理论,还有智库丛书和年度报告,国内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我在这里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咱们这份即将发布的报告,已经跟著名的出版机构斯波林德(音译)洽谈,在圣诞节以后我们有一个签约。这个智库报告,在座的黄群慧所长他们出版的工业经济运行报告也是被英文版签约,翻译成英文,这份报告,我相信肯定也会被斯波林德(音译)集团看中。在我们这个报告里的发布,将进一步增强这些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对我们提高智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我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将进一步跟倪鹏飞教授的团队,和我们新任院长何德旭院长继续深化合作,我们推出更多国内外有影响的成果,也希望,也期待国务院发展中心侯部长,还有凤凰财经院各个单位共同加强合作,共同把我们高端智库的成果宣传好,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感谢各位媒体一直以来对我们新书发布的重视,拜托大家把我们这本竞争力报告宣传好,谢谢大家!
王茵:谢谢赵所长,倪鹏飞老师的两部报告是我们中社报告当中的顶牌发行,接下来有请凤凰财经研究院院长 刘杉先生致辞!
刘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下午好!凤凰财经研究院很荣幸能够与社科院的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合作,正如何院长刚才讲的,倪鹏飞教授在城市竞争力,以及房地产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作为一个媒体,也一直在关注着倪主任和社科院在这方面的学术成就。
我们凤凰财经研究院本身是一个媒体的智库,我们有研究的功能,也有传播的功能。所以,我们也很荣幸能够与城市竞争力研究中心建立一个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我们的传播,能够让全球华人得到更多的对我们研究学术成果的了解。
从我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发布,在这个时候应该具有特别的意义。我们都知道,现在全球化面临着一个冬天。但是,不论各国怎样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吸引直接投资都是各国在极力所做的事情。那么,有了一个全球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报告,我想对各国的直接投资者是一个很好的行动指南,也会有益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从我们国家的角度看,我长期在全国工商联工作,现在民间资本也是希望“走出去”,我们国家经济经过长期的增长以后,现在潜在经济增长率在下降。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为了维持经济的平衡增长的路径,有一个“稻田条件”,也就是当你的资本存量越多的时候,边际产出就越小。所以,从微观主体的角度,“走出去”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企业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但是,翠我们国家的角度,如何平衡好增长以及产出率的关系也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选择。那么,我想我们这个全球城市竞争力的报告,微观角度讲对企业是一个很好的行动指南。
另外,我自己有一个很深的感觉,就是对于丝绸之路城市网的讨论也非常有意义。因为“一带一路”是我们国家的战略,从经济层面,似乎是大家热情比较高,甚至于民营企业也有一些很积极的想法。但是,我和外交方面和情报方面的朋友接触的比较多,这些领域的人员往往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因为“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城市,它的文化、政治相对比较复杂,特别是有一些部落文化,部落政治,如何正确认识沿线国家的,特别是城市的特点,对于我们“走出去”真正实现“一带一路”的目的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非常期待我们专家能够给我们以及中国民间的投资者一些真知灼见。
我再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凤凰财经。凤凰财经是目前在全球华人有4亿的用户,目前是国内门户网站首页流量第一,而且我们的读者群是收入、年龄和学历应该是所有网站最优的。所以,我们凤凰财经研究院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做传播,我们就想利用我们凤凰财经网,以及凤凰卫视的节目,把更多学者的真知灼见能够向全球华人做更好的推广。所以,我们期待能够和更多学者进行合作,把我们这个思想市场进一步的往前推进。我也期待着并祝愿这个论坛和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王茵:谢谢刘院长的精彩致辞,接下来进入报告会的报告发布单元,首先由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组长、首席城市经济学家倪鹏飞先生作报告的总体介绍。
倪鹏飞:非常感谢各位专家,感谢各位朋友参加我们财经战略年会2016。今天下午的论坛重点要讨论丝绸之路城市网,我们借这个机会,在讨论之前发一个我们前段时间和联合国人居署一起合作的一个报告,这个报告的主题也与咱们讨论的主题非常相关。我用最短的时间,争取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
为什么要做全球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第一,当今的世界是城市的世界,城市越来越重要。第二,全球化使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变得越来越普遍,也变得越来越激烈。第三,我们全球,尤其是城市面临着许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要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通过研究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来应对。
那么,怎么理解城市竞争力?或者我们研究的方法是什么?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大家都非常熟悉,全世界如果我们用灯光地图代表经济活动是分布非常不均匀的。这个是人口,人口密度来看,也是全世界分布非常不均匀的。为什么不均匀呢?我想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从竞争力角度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解。
我做了一个这样机制的框架,我觉得因为全世界的资源、要素、环境是不均匀的,因此就导致了在这个基础上的产业网络、生产网络是不均匀的,是微笑的,大家说的“微笑曲线”,从而创造的价值,现在叫做全球价值链也是不均匀的,价值链也是“微笑曲线”,进而导致人们获得的效率,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人获得的效率也是不均匀的。但是,这些相互之间又是竞争的,又是相互作用的,又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这就是我们理解竞争力的一个机制。我们把这些因素概括起来,对一个城市来说,在全球体系中,一个城市来说,它的能力就是这样一个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在研究城市的时候讲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经济的竞争力,一个是可持续的竞争力。经济的竞争力,我们特别强调实际上是它创造财富的能力。如果要表现,就是前面那个图,我们可以用它的增加值,就是经济的密度,经济规模和它的增长速度来表现,但是如果用潜变量,为什么会形成,它的构成是什么?我们有六个潜变量,其实这是讲经济的。其实还有一个更综合、更长期的我们叫做可持续的竞争力,可持续的竞争力可以说是可持续的为居民创造财富,提供福利的能力。可持续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最大的区别就是可持续竞争力更强调社会,更强调环境,更强调未来,财富以外的其他的效益。可持续竞争力它的表现,或者它的长期的表现,我感觉就是人口,人口的规模,人口的数字和人口的增长。你想想如果纵观时空,历史上我们讲每个城市非常繁荣,我们拿什么指标?就是看它的人口怎么样。今天和未来也是,如果从更长期的来看,就是看他这个地区,如果这个地区有竞争力,表现就是这个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更高端的人,人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少。它的构成和竞争力稍有不同,就是更强调文化、生态和社会。
我需要特别强调的,这次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是讲经济竞争力的解释,或者潜变量,不是讲的此前5月份公布的经济竞争力的产出显变量,所以是有区别的。潜变量有6个指标,企业数字,当地要素,当地需求,全球联系,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六个潜变量,方法也是普遍采用的方法。
我们通过这个研究有什么发现?比较发现,就是全球城市竞争力是潜在的竞争力,讲的是潜在的竞争力,不是现实的竞争力。前十名,伦敦、纽约、东京、巴黎、新加坡、中国香港、上海、北京、悉尼、法兰克福。时间关系,我这儿有50个,但是我只讲10个。
前面是排名,通过这个比较有什么发现呢?第一,总体的格局我们发现是亚洲快速崛起,505个城市比较,欧美亚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全球城市竞争力最强的10个城市中,欧洲和北美占了4席,亚洲占了5席 ,表明亚洲的先进城市正在快速的崛起,虽然是潜在的,但是应该说是在快速的崛起。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前三个城市是伦敦、纽约和东京,也可以说欧亚美先进城市三足鼎立。总体来看,城市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是相关的,城市的经济规模,经济密度也是竞争力的潜在变量的重要体现,实际上是它的产出的变量,这是我们对505个城市做的一个图,那个图你看,是不是北美、欧洲和亚洲,特别是东亚比较高。
我们比较了全球城市百强,500个城市分成五等,前100是最具竞争力的,最具竞争力的情况是什么呢?百强绝大多数是被欧、亚、美摘得,其他城市相对较少。百强中欧洲有37个,北美有38个,北美主要是来自美国,亚洲只有19个,其中7个来自中国,5个来自日本。这个是指数位序图,这个图可以看出,前边是绝对比较好的,前面相对平均一些。
那么,各洲里面根据一个比较,亚洲是大多数城市竞争力水平较低,少数城市处于前列。欧洲是各国先进城市差距较下,当然俄罗斯相对落后。北美是先进城市显著领先,区域内也是差距比较小。大洋洲要比南美要好,南美要比非洲要好。这是一些数据,从这些数据的均值、方差、变异系数、最大值、最小值都能够反映刚才我说的那些判断。
分项来看,就是六个潜变量来看,就是企业本体,就是企业跨国公司来体现的,一些顶尖城市,伦敦、纽约、新加坡、上海,这些城市遥遥领先。但是,大多数城市都是地域均值,这个之间相互之间的差距特别大。全球城市建在跨国公司聚集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方面差异比较大。需求方面,欧美城市差不多,但是当地需求亚洲城市潜力比较大,当地要素北美表现相对比较差。硬件环境来看,欧美的硬件条件优越,中亚、非洲、拉美比较落后,软件也是欧美城市相对较高,非洲、拉丁美洲比较弱。全球城市联系差距也是比较明显,欧美城市是全球的中枢,非洲、拉美是边缘,新兴经济体全球联系发展比较迅速。
除了全球的格局以外,因为在中国发布,我们这个发布要巡回发布,除了在中国以外,还可能要到联合国人居署的总部发布,还要到其他的国际大都市去发布。
中国的情况,总体上一句话,中国全球城市竞争力是处在中等水平,中等水平就是我们看被选中的69个城市的均值和全球500个城市的均值相差不大,因为咱们的均值是0.31,但是全球是0.304,所以稍微高了一点。那么,除了平均的以外,我们再分开来看,分开来看,就是我们现在出现一个少数城市十跻身全球城市的前列,香港、上海、北京是能够和全球的其他大都市一拼高低了,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但是,多数城市的竞争力还不太高,因为我们前100名的只有7个,前200名的只有17个,中等偏下的城市水平还比较低。第三,我们国家内部城市建的差距比较大,咱们的变异系数0.377,待会儿中美比较的时候还会说,这个变异系数和发达国家相比是比较高的。
介绍一下中国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在前面的20强,我介绍10强,香港第6,上海第7,北京第8,台北25,深圳66,广州74,澳门81,天津138,杭州139,东莞154。我们当地需求,当地要素存在着领先的优势,这个像上汽、北京为什么这么高?就是因为我们现在那些条件非常好了,而我们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与世界朋友水平相当。我们的企业本体和全球联系总体表现还是欠佳的。
有两个说明,第一个说明,用全球联系确定城市体系,一般都用全球联系确定一个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如果单从全球联系来看,北京、上海、香港的全球联系指数得分一定居于全球前十,表明中国这三大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已经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第二个说明,我们特别要指出,我们现在这个报告,与本年度5月份发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框架是不一样的,那个框架是测度产出竞争力,这个是测度投入竞争力,或者潜在竞争力,比如上海、北京潜力达到了,但是现实不一定达到,有的可能达到了,有的没有达到。从我们比较两个报告来看,应该现实还没有达到。课题组继续保持深圳当期竞争力,或者显示性竞争力,均名列前茅。
第四,介绍一下中美竞争力的比较。有三四个方面,从顶尖城市来看,中国顶尖城市和美国顶尖城市都处在全球潜在竞争力的行业。第二,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平均水平和美国应该是稍有差距,美国平均均值0.46,我们的均值是0.3的。第三,均衡的程度,就是差异化程度,内部差异程度,中国是0.37,美国是0.26。要改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在中等偏上的竞争力的城市数量比较少,所以它的发展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现在为什么和我们之前的研究呼吁要放开对大都市的限制,发展大都市区,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提升中国整体竞争力,这个结论是一致的。
这个结构图非常好,中国的城市竞争力集中最多的指数是在0.3这个水平,美国几乎最多是在0.5,峰值在0.5,由于美国大多数城市更正里都在0.5这个指数说,中国大多数都在0.3这个指数上。从均值,变异系数,最大值,最小值都可以看出,我们总体上和他们有很大差距。
竞争力的比较发现完了,我们专题主要对一些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研究,我们有一个重要发现,全球联系对全球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知道科技创新正在引领全球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的格局。科技创新的力量来自哪里?有很多,大家可能关注的都是资源本身、要素本身,我们认为全球联系对科技创新非常关键。所以我们要发挥科技创新,必须扩大开放,加强全球的联系,这个里边做的非常细,机制是什么都有。
所谓城市的数据非常好,我们发现所谓城市的全球联系代表国家但是又超越国家,一个所谓城市在全国的联系度最高,它的联系不仅是它城市的联系,实际上是代表国家的联系。但是,有些国家的所谓城市它的联系不仅代表他自己国家的联系,可能还代表他区域的联系,比如伦敦,不仅服务于英国,其实是服务于整个欧洲。那么,这个发现其实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的所谓城市,我们的第二城市要形成什么功能,对我们未来中国城市的建设很有启发意义。
关于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跟潜质是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的学者皮特他有一个研究,他认为软件环境正在主导全球企业的选择。公司必须不断对新环境特性保持敏感性,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共识了,现在大家不是看你资源环境有多少,看你服务的、文化的、包容的这些是一个什么样的。
英国一个著名学者也是咱们团队的成员,他研究了一个重要的事情,他说外商投资具有网络聚集效应,他专门以中国为案例研究了外商投资网络聚集效应的现象,这个为政府,也为决策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决策参考,就是投资者和城市的决策者,在制定方案战略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网络化集群效应和重要区位选择,就是投资也是集群化发展的。
主题研究发现,我们今年的主题是“丝绸之路城市网”,这里边我不展开说了,因为接下来丁如曦博士也要专门进行这方面的介绍,谢谢大家。
最后我们的展望,从明年开始,我们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和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框架要合在一起了,是使用一个框架,过去不是一个框架,这样更好一些。第二,鉴于住房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城市的焦虑所在。所以,明年我们探讨的主题,我们将邀请世界权威的学者一起探讨城市竞争力与房价的关系,希望能够有一些新的政策含义来奉献给大家,谢谢!
王茵:谢谢倪鹏飞老师精彩的介绍,我们对他明年的报告也非常期待,下面我们要播放一个视频,是联合国人居署城市经济局局长助理、中国社科院-联合国人居署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组长、首席城市经济学家Marco Kamiya先生的发言,他的中文译文在资料里,请大家参阅。
(播放VCR)
王茵:谢谢Marco Kamiya先生精彩的发言,下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 丁如曦先生作报告的主题介绍。
丁如曦: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重点对本次报告的主题丝绸之路城市网做一个介绍。我试图通过一些可视化的图片展示我们对于丝绸之路城市网的研究以及研究发现的核心观点。
整个框架,问题的提出是一个背景,完了有一个分析框架的介绍,之后是一个发展状况的介绍,是从古丝绸之路到当代的丝绸之路,及其沿线国家地区发展状况以及联系方面的介绍,之后我们对报告进行一个展望。
我们都知道,古丝绸之路,尤其这几年经济重心逐步向东的移动,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提出针对这一地区的一些战略构想。那么,如果在这些战略实施和推进过程之中,这些地区有可能会发生重要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在此背景之下,我们尝试从城市的维度来审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城市的发展,以及一个状况。
我们看到由于对丝绸之路的定义存在多维性,有古丝绸之路,也有陆上丝绸之路,有海上丝绸之路,有古代和当代,我们统称为丝绸之路,并通过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做一个开放性的介绍,通过地区的城市审视这样一个城市的发展以及联系的过程。
我们提出沿线地区开放发展需要发挥这个城市的作用,前面倪鹏飞老师已经做了一些介绍,在当代环境下城市已经成为地区发展的载体或者重要的支撑。我们尝试从城市维度绅士丝绸之路城市及丝绸之路及沿线地区发展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综述基本规律,立足客观实际,立足客观发展促进沿线地区开放、合作与共赢的格局。
这是一张图片,展示了整个丝绸之路的框架,我们把世界上人口超过30万的城市可视到地图上发现这么一个过程,在开放广义视角对于丝绸之路沿线的设计大概涉及100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占到世界的一半,人口超过30万的城市分布来看,这整个区域囊括了在世界上比如东亚、南亚、欧洲等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这是一个整体的背景的提出。
分析框架,因为我们立足整个城市的发展以及联系,它实质上是一个网。我们有这么几个维度。首先是一个中心性,在这个网络之中配置或者控制资源的能力,另外联系度,这个联系体现在网络之间,比如生产、商品服务以及产业体系等方面的一些内容。一个基础性的就是支撑因素,我们重点围绕两个层面,一个是硬件因素和一个软件因素,时间问题不细细介绍。比如硬件我们考虑的这些环节都在里面,软件也有。
第二,对现状的分析,回顾一下古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比如运输的一些商品,要素的流动一定是工具,整体上比较简单,或者比较单一。从影响因素我们做了回顾,我们发现自然环境或者地理条件对古丝绸之路的影响比较大。我们同时把古丝绸之路的城市做了一个回顾发现,在古代从发展不均衡,从世界联系和内容比较单一,联系范围有限,我们重点回顾了这些城市。古丝绸之路开启了欧洲三大洲商贸文明之旅,同时为当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开放和发展奠定了一个历史的基础。
下面对当代做一个回顾,当代回顾中我们认识了丝绸之路城市的发展、联系,以及发展和临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认识这么一个网络的状况。倪鹏飞老师也感谢了城市夜间灯光地图,我们从欧亚非三大洲城市可以看一下,我们发现在第一大陆条上,以及古丝绸之路向中亚有两条星光带,同时我们对人口做了一个回顾,把1950年和2015年整个世界上超过30万的城市可视化到地图上,有这么一个格局在里面,和灯光对应的它的一些人口的密度上都是比较高的,而且通过2015年和1950年相比较,在亚欧大陆内部的城市增长比较快,从点的大小也代表城市的人口规模大小。我们发现2015年比1950的时候有的城市规模成长很大,但是总体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我们把人均GDP作为一个核心来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指标我们进行一个观察。我们发现,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城市发展总体呈现出东西两端凸起,中段塌下去的格局,我们选了伦敦和上海,做了距离和空间的分布,我们看欧洲这一块要翘一点,中国东亚这一块稍微弱化一点。同时,我们绘了一个Moran指数图,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和地三象限是这么一个过程。我们对丝绸之路这些城市的一个联系做了一个分析,主要基于泰勒的连锁网络模型测算了城市的联系度,高端城市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比如像伦敦、巴黎,以及中国的这些上海、北京,还有新加坡、中国香港,整体在联系程度上都是比较高的。我们把34个丝绸之路主要城市的联系以及它的联系体现做了一个发现,也能看出一个过顶的联系,是跳跃过中段的很多城市的一个联系形态。比如我们发现陆上丝绸之路,比如乌鲁木齐在地位上有待提升,但是像伦敦这些城市联系的密度也很高。
我们发现在上海建立友好城市,我们发现分布也有过顶联系的形态,比附西安不是和他距离很相近,反而是欧洲的一些城市,上海也是存在这么一个过程。
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还呈现一个特点,就是次区域重要城市的联系度较高,局域非均衡联系特征明显,边缘城市相对封闭、孤立。东非和北非比较弱,这也是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是一个过顶的状况。我们对城市发展和联系的关系做了一个介绍,我们发现城市联系度与城市收入水平是正相关的,城市经济密度是这个城市联系形成的关键支撑。我们发现在丝绸之路沿线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全球联系水平存在阶梯型差异,通过这个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在整个全球联系中的得分是呈阶梯型增加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整个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它的轮廓已经复线了城市网,这个网的特点和格局有这么几个,网络轮廓已浮现,网络形态不规则。中心是边缘,边缘是中心,早期英国的一个地理学家麦金德提过把欧亚和大陆作为一个岛,我们发现这个网恰恰是这个网的边缘地带。这主要体现在中间东西两端,比如欧洲,还有东端东亚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网的结构。我们可以通过两张图展现整体的网,我们可以看到整体的网状的结构在上面,比如它的不规则,但是已经呈现了。在整个网上联系度高的这些城市它在整个网络的支配上它的地位很突出。比如前十城市,一些地区,像国家的首都,或者所谓城市,某种程度是在这个国家的一个联系程度的支配点,同时还有一些其他城市,就是这个网络的层级结构开始复线。
对网络做一个解释,从分析框架的两个因素,硬件和环境。从硬件上分析,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基础设施的条件是影响网络演变的重要基础。左边是航空线网,另外是欧亚非三大洲路网络图,这个图和实际面积扭曲程度反映了它在网络上的密度和占比。我们发现欧洲以及中国这一块是比实际地区表示大一点,也就是它的网络更密集,我们发现中亚、北非这些地区几乎是收缩的,就是它的路网络的密度很低很低。
我们把城市的硬件环境指数和软件环境指数做了一个可视化的呈现,重要是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城市,它的中间有一些区域得分很低。这是软件因素,通过这个我们可以形象的呈现出来到底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整个丝绸之路城市网的一些演变,我们这里重点列出一个地区GDP还有人口规模,另外是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我要特别说明的是,有这么一个值,比如软件环境和硬件指数这一块,我们发现软件环境的指数对于全球联系的解释度要高出硬件环境指数,这就说明整个丝绸之路网状的加速度的扩展不仅仅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联通上,开始向文化交流,营商环境这些在未来有深化。
对丝绸之路城市网发展演变的展望,基础设施联通,很多支撑已经逐步形成,沿线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比较强烈,但是同样看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数额大、周期长,各方利益很难协调。另外,制度环境的优化,这里也有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在一些丝绸之路终端区域的国家,存在局部政治风险很大。还有商品服务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商品生产也面临基础设施联通程度以及贸易便利化程度不够的约束在里面,同时产业网络,商品未来有可能向一种能源之路分工合作之路演进。在分工合作上我们做了几个趋势的判断,第一,欧洲延展,指发展以及辐射空间的延展,一个是东亚加密,体现在中国这一块,以及东亚的一些城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工业化的推进,它的城市密度以及经济密度进一步的提升。印度和非洲在未来长期可能进行崛起。中亚下沉,整个报告在发现过程中,整个中亚由于硬件以及软件方面的环境比较弱,在联通之后,长期来说会分享联通的好处,但是短期来看会下沉。终端分化,好的城市可能会接着好,差的城市可能更差。
在此格局上,我们发现沿线地区发展格局将由西提“U型”向对称“U型”格局转变。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提出一个判断,“三网四带”的总体格局,未来有可能向这个方向演变,一个是东亚城市网,比如欧洲城市网,以及南亚城市网。带主要指交通干线作为主轴,以及其他交通支线作为串联,还有未来尤其一些非洲中部条件比较好,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地区也会演变出现城市带。
丝绸之路城市网影响着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将有可能出现三个。第一,网状的延伸,会促成欧亚非大三角城市带。第二,带状扩展,会加快内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一体化进程。第三,多级支撑,有可能进一步重塑世界经济的地理格局,我的汇报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王茵:谢谢年轻有为的丁博士,下面进入第二个单元学术研讨,由倪鹏飞老师亲自主持。
倪鹏飞:下面咱们开始真正的主题丝绸之路城市网,我们知道今天出席会议的是城市领域的顶级专家。首先有请著名地理学家,也是地理界、经济学界的泰斗陆大道院士首先给大家做一个讲话,大家欢迎!
陆大道: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看到这些老朋友,过去两年陆续的参加社科院出版集团的学术的出版发行的会,今天也是一个大型的会,因为跟财经论坛结合起来了。我不是城市问题的专家,但是我这个专业是地理学。今天他们报告的发布,我感到很兴奋,今天的报告全球城市竞争力不仅是我们国家需要明白的问题,国家发展重大的问题,另外有一些观点是对的,根据一些反映本质的这些指标进行分析。
刚才倪鹏飞他们两个人的发言都谈到了,希望媒体能够消化这些东西,希望把有些东西在一定的时间之内理出一个向中央政府,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这样一个报告出来。我做一个补充说明,对全球竞争力的城市排名为什么是这样的?我觉得过去30年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什么结果呢?世界经济的空间由地点空间变成流的空间,举个例子,波音公司在西雅图,他周围几十个厂基本上都在华盛顿洲,现在的产业链可不是这样,它的制造业的产业链遍布全球,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在马来西亚,可能在印尼,也有可能在中国。零部件的组装可能在日本,现在也可能在中国,但是现在组装在西雅图,是一个流的产业链,支持这个流的产业链,这个物流,有金融流,金融流是西雅图经过纽约,然后再经过东京,经过新加坡等等一个流。当然还有客流,还有一个航线。这样世界GDP各个几百强,上千家的大企业都是变成流的空间,世界城市的格局就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控制中心就更加集中在少数流的节点上面,节点上面信息流、金融流、物流、人流等等,最重要的节点上面,成为全球城市的控制中心,也成为全球经济的金融格局。
那么,这种控制中心,金融的格局依赖于过去全球城市的格局,也就是前者纽约、东京、巴黎是上百年的城市中心,这是原来的格局,这种格局跟过去我们理解这些城市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更强,更加有效,通过流界定。另外,改变了后者,就是中国要加入这个流的节点,中国经济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大的影响力,有的人说我们中国制造业的能力接近全球的一半,美国制造业是衰退。中国经济的总量,中国的贸易量必须要成为流的交汇节点,不然中国经济损失太大,美国现在是搞贸易结算体系,货币汇率,中国必须要发展这个东西,中国必须要改变城市经济的格局,人民币的流越来越高。
所以,现在城市竞争力变成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发展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中国的抓手就是城市群,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能够加入到全球城市的城市网里面去,把这些业务能够吸引过来。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北京一个500强也好,所以节点城市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平台。所谓的节点城市,主要是高等服务业,就是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比如说,银行、证券、基金、环境和货币交易,还有其他的这些信贷这些大型机构,一个流基本上上千家的银行,还有世界各地的银行,和银行的代理机构、投资机构、证券机构,大量的机构集中在这个地方,所以对全球的控制力比较强。
除了金融,银行、非银行的金融之外,还有商贸公司总部,另外还有中介机构,信息机构,信息的鉴定机构,分析机构,还有广告、新闻、人才培训、媒体机构,这些高等服务业构成了对今天有重要影响的节点城市的主要产业。所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的世界性的节点城市中心对全球经济的控制作用,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它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是这个国家进入世界的枢纽,世界进入这个国家的门户,最大的是谁?当然是北京,而不是其他城市。信息互送的电信流量可以看出,电信流量的背后大量是经济性的,应该是物流、货流、客流。是一个国家门户、枢纽,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指标,高等服务业的程度,高端服务业的影响面比一个制造业要大得多。另外,这些企业的高度集聚在这个城市里,刚才讲的内部紧密的结合,像华尔街上千家的企业都很大,这里面银行的金融机构、商贸机构、证券、交易、投资、信息、媒体,各种机构,这些机构在一起有利于他们这个隐形知识的判断,隐形知识的传播。什么叫隐形知识?银行不需要经过文字性的,它甚至是交换一个眼色就知道对危机的判断,所以计算机里面的软件不算隐形知识,所以必须高度集中。另外,相同规模的高等服务业的大城市比相同规模的制造业的大城市它的重要性要大得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竞争力怎么样。
中国北京、上海、香港,除此之外,其他城市不可能成为代表中国在全球竞争力主要的城市之一。2006年有一个重要的批文,这个批文跟在座媒体有关系,1979年中央是沿海开放,深圳开放,1991、1992年浦东以高等服务业大规模主体的特区的开放,这些文件都完全正确。唯独2006年这个文件,国家投资上千亿在滨海,开了几个会。所以,下面我简单讲一下金融商贸中心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讲依附于这个中心,也保护这个中心,不能跟美国一样。美国人是联邦制之国家,是移民国家,它的经济中心早已经确定了,纽约要成为颠覆美国证券的主要基地,华盛顿跟纽约分离,这个观点支配了中国十多年的时间,一定要把中国的经济中心合到天津,各种各样的理由,我们做了几十年的时间,这样的诉求是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所以,现在明确了,北京是京津冀的核心城市,中国最大的城市群,最重要的当然是以首都北京为核心城市的大城市群,渐渐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之一,这是国家利益的诉求,也是客观情况。因为总部经济,外部的银行这些机构到中国来,首先要跟中国中央政府打交道,首选地当然是北京,不可能在一个丝绸之路以外的沿线,这些企业一旦离开了华尔街,这些高等服务业一旦离开华尔街就可能死亡,它对信息的判断,彼此之间的传播,彼此之间的安全感应对全球各种各样的危机,汇率危机,政变危机,对它来说就是重要的。
所以刚才讲美国,美国现在的问题很多,美国今天仍然很行大,在于它掌握了金融的制高点,就是世界货币,结算体系、汇率体系,这是最重要的,而这个最大的节点是纽约,是华尔街,而不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在华盛顿,那是虚的,背后是华尔街。节点城市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中国的金融中心必须依靠政治中心,政治中心在一定关键时刻也依靠金融中心,不能分散。咱们分析问题,中国的近现代史可以看到,教训不能再重复,过去几十年媒体有重大作用,揭露了癌症村和大量的鬼城,但是2006年这个批文,媒体呼吁了10多年,一定把经济中心放在天津,北京要发展绿色经济,高等服务业,又是发展经济,又是京津冀的核心城市,那不就是全球的经济中心吗,金融中心吗?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不是其他任何城市,只能是在北京,政治中心需要它,它需要政治中心。所以,我觉得这是我在今天这个场合下,如果2006年的发文跟媒体长期的呼吁有关系。
另外,我觉得今天这个报告讲的有些是推理性的,关于一些形状,关于未来的带状辐射延伸,我觉得可以寻求一些具体的解释,我觉得可以从地缘政治方面解释,中亚地区由于地缘政治的变化,俄罗斯还有其他的因素对中亚地区是一个重要影响,但是中亚这个概念应该比较广泛,中亚地区包括新疆,新疆未来可能是中亚的,乌鲁木齐可能在国内的核心城市中间,我认为几年以后会有明显的提升。我觉得把我们的分析跟国家未来的决策,国家的发展可能结合起来,你们从一些深层次的反映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上分析,最后可以概括出一些文字的概念和建议。
另外,世界地图,我们国家大概20多年就发文了,我们应该以150度为中心经线,而不是以0度作为中心经线,我不一定都对,有些东西讲的可能多一点,这个是北京和天津的关系。但是,北京无疑是客观需要,也是最大的可能,完全可能。为什么这么大的力量来调整首都的非经济,非首都功能?围绕银行、金融业、高等服务业一定要进入,未来的财富你们可以看到,过去1850年是伦敦,1950年是纽约,纽约未来长期还是世界财富的聚集中心,金融财富,商业财富。但是,中国这种状态,中国这么大的经济地,中国没有这样的世界财富的经济中心之一,中国不够资格作为世界强国,有这么大的经济体完全有可能,客观上有可能,世界人民需要一个重要的选择,他就是纽约那个地方,反映了华尔街对世界人民的剥削,窃取财富,通过美元贬值,美元贬值1971年贬值95%,那个时候一美元相当于五美分,美元贬值到40倍,为什么?就是资本。特别是中国,中国给美国带来很多的财富,消费品,但是美国特朗普还要遏制中国。所以,我觉得这样的选择是很重要,来选择这个城市的格局,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今天的会我希望成为未来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这种观点的看法,带国家机关也好,在有些城市也好,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要是解决北京的环境问题,解决人口多的问题,就是要发展这些服务业,而不能发展过去的服务业。所以,媒体要正确的宣传这个东西,很重要,不一定完全对,希望跟大家探讨。
倪鹏飞:非常感谢陆院士刚才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演讲,他的思想深邃,观点独到,尤其是给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金融中心需要政治中心,政治中心也需要金融中心,我第一次听到与众不同的观点。大家可能有的知道,改革开放的时候有一个区域发展的“T型”战略,这个就是陆院士提出来的,直到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才把沿海和长江经济带合在一起,才实现了“T型”战略,我相信最近京津冀战略,陆院士可能也做出重大贡献。这次是全球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希望对全球城市有一些思考,新的一些建议。刚才陆院士关于世界城市体系发展以及影响世界城市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的一些观点我觉得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启发。我特别希望陆院士成为社科院和联合国人居署联合课题组的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一定邀请,也希望接下来的各位也成为。
第二位发言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部长是研究大战略的,不仅研究区域战略,而且研究国家战略,而且把国家战略和区域战略放在一起进行统筹研究。他其实很少出来发言的,这一次非常感谢给我们分享他的深邃的思考。有请,大家欢迎!
侯永志:大家下午好,倪鹏飞主任和他的团队做了一个很好的研究,研究很系统,很深入,也很前瞻性。刚才陆院士给他的报告充分的肯定,陆院士的观点我完全赞成,尤其他后面讲到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我觉得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个原理是颠覆不破的,我们要深入思考这个。
我对于丝绸之路,虽然我们也研究过丝绸之路的问题,说实在的我们的任务比较多,没有特别的跟随,没有特别把丝绸之路的战略问题深入到城市这个层次来思考。昨天给了这个题目之后,我做了一点思考,但是思考是非常粗浅的,不管怎么样,既然来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关于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城市网,我觉得有这么几点需要我们来认识到的。
一是目前丝绸之路城市网是处在一个快节奏时代的城市网。这个想法也是来自于我最近翻了一本书,就是《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里面有这么一段文字,他写到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说早在20多世纪之前,我们祖先曾尽力收集各国信息,泵派遣出各种特使和代表,探索哪里是世界上最佳的市场,探索如何抵达沙漠山脉另一端的国家和城市,这就是他说的全球化。另外,2000多年之前,人们今日所熟悉的丝绸之路贸易网络,将中国太平洋沿岸和欧洲大西洋海岸联系在一起,使波斯湾和欧洲的货物流通成为可能,同样还有连接城市和绿洲的陆上通道,这是一段文字。另外,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那段很久之前就已经熟悉的繁荣,今日纵横交错于亚洲,将中国与欧洲,波斯湾等各个海岸联系在一起的新交通干线,追随的是当年那些圣贤者的足迹。也就是这个网络已经存在了,区别在于我们现在的履行速度,大宗贸易的成交速度,以及我们相互学习和交流的速度是很快的,跟过去是不一样的。因此,我理解,我们理解这个丝绸之路城市网络,在谈到历史的时候,我想区分一下就是过去在慢节奏下的城市网络,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快节奏,因此这个网络是处在一个快节奏时代下的网络。当然,这种节奏和过去那种节奏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不一样的。
另外,网络处在发展严重不平衡中的网络。首先,几个不平衡。
第一个不平衡,城市所在国家,我们各个城市所在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有些数据,比如有些国家可能人均GDP超过四万美元到五万美元,还有的可能不到一千每,按照阶段划分,有的处于低收入阶段,有的处于中低收入阶段,有的处于中高收入阶段,也有的处于高收入阶段,也就是这种国家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是我们要认识到的,刚才那个图片上有显示。
第二个不平衡,各种城市之间,好几百个城市,城市之间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这个不平衡除了规模上不平衡之外,有两千多万的城市,像丝绸之路中亚那个地方,有些城市几万人都有,规模不一样。另外,人均收入也是不一样的,虽然城市之间差别,有的国家之间的差别可能会小一点,这个不知道,没有做过分析,但是人均收入也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不平衡,各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可能在发达国家好一点,在发展中国家这个现象是非常突出的。我们有一年去吉尔吉斯斯坦访问,离开它的首都不到五公里,道路已经很破烂了,这就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是有的。另外这是多种文明共存的一个城市网络,也就是各种文明,比如划分的什么佛教文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这之下,可能还有很多亚文化。这本书也说到,从文明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认识这个城市网络可能需要这三点来认识。
下面说一下我们如何认识丝绸之路城市网络建设的积极意义。一般意义我们会讨论到,就是在一个空间之内配置资源,这是一般的意义。第二个意义,知识交流和文化传播,从创新规律上来说,你的创新要素越多,越聚集,越多,我们创新的可能性是越大的,创新不是只有一个单一的要素,或者只有一个人创新和两个人创新是不一样的,这样整个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都会加快,对整个人类发展都会很有意义。另外,城市的市场规模扩大,这个我想大家也能够理解,比如过去交通不行,很多处在偏远地区的人不知道要消费什么,除了吃饱穿暖之后,想不到有别的东西来消费,网络到了之后,会有消费的欲望,消费的需求就产生了,这是一个。第四个意义,网络发达之后,可能会更多的发展资源。比如过去有一些资源,我们没有发现它的价值,举个例子,比如如果俄罗斯是一个封闭国家,中国人不会买它的消费品,还有一些地下资源,更需要我们深入的挖掘,这是它的积极意义。
我们如何认识丝绸之路城市的挑战?这些挑战讨论很多,我把这本书写的东西给大家念一念,实际上就是说,可以围绕这个再进一步的思考。第一,刚才他说了,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的交流速度很快的一个时代。他说如果在开放的同时,日益密切的相互联系也向人们提出了挑战。这个挑战涉及到如何更好利用政治的变化,以及国家在规范公民行为或者涉及其他国家的安全和繁荣之时所扮演的角色。更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问题是目前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各国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大家荣辱与共。一个地方的经济减速会对地球另外一个地方产生直接有时甚至是巨大的影响,这个讨论很多了,不再讲了,就是联系密切是好事,可能有一些不好的事也容易传播,也容易导致另外一端出事。可能跟过去不一样,过去比如在交通不便的时候,可能传播速度就慢了,现在是更快了,这是讲的第三个。
第四方面,我们如何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讲几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我们要在共建丝绸之路的时候以注重分享丝绸之路建设的成果。我们刚才看到,各国之间,城市之间,城市内部各阶层之间,以及和周边地区,实际上就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它的分享程度是不一样的,或者有的人分享多一点,有的人分享少一点,这样就带来了差距问题。但是差距问题首先会影响人们合作的愿望,比如一个国家经常的分不到多少好处,他的积极性就不会很强。另外,我们看到美国的选举,特朗普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也就是说,那些拥护他的洲一般都是美国人均GDP在平均水平以下的洲,所以他对政治有其他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想把我们的合作推进下去,一定要分享,分享不仅指国家之间,比如我们在这个地方进行投资的时候,我们要想想我们企业怎么样给当地带来好处,不仅仅是当地的资本所有者,而且是对当地的老百姓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我觉得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否则你的投资可能会遇到很多名义上的障碍。
另外,我们要注重环境保护的问题。重建城市网络这里面有一个我们怎么样走出一条环境优先的发展道路。现在看来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处理的比咱们好,发展中国家是有点问题的,当然发展中国家像印度也出现了雾霾,雾霾也超过了1000。为什么发达国家会好?我想从两点可以理解?分方面确实它技术进步,生产所需要的投入也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也少了。另外,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污染转移,这个有一个数据,就是美国一个大学做了一个测算,美国进口产品所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18亿吨,换句话说,在2004年的时候它的碳排放的30%是转移到了国外。所以,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在这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时候,我们怎么样能够让大家,能够使这个环境不会受到影响。因为丝绸之路也是生态方面比较脆弱的地方,尤其陆上丝绸之路。有没有结合点?要发展,要搞好环境有没有可能?我觉得可能性有的。这个可能性在哪里?我们能不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我们能不能实现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实现发展,我觉得这是能够找到结合点的,这个结合点就是技术,有了这样的技术,我们就能够在保护环境的时候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这是我想讲的这一点。
第三,可能要注重文明的互建。丝绸之路也是人类文明互建,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条道路。我觉得文明互建有三个,尊重、倾听、理解。我看过一本书,要以哲学家的思维思考问题,就算双胞胎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下对同样的问题认识也是不一致的,我们想我们怎么样抱着一个尊重这种文化,通过倾听相互理解,推动共同的进步。如果我们没有文化的充分理解,我们想做一个长久的合作也是很难的。这是三个原则。
具体的做法,我想大家其实都谈到了,基础设施,我想强调的,我们一定要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建立新的技术基础上的产业体系,比如带来的环境问题,分享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走出新技术条件下的发展道路。当然还有扩大文化交流。
最后一点建议,我们相关研究机构,最主要是倪主任的机构,特别是倪主任的领导,能够支持他把这个研究网络扩大到“一带一路”,也邀请他们的人来参加,最好有各种各样的方面,通过这样的研究,通过相互研究,帮助我们对各国国情进行了解,对他们的文化进行理解,我们才能在这种基础上进行更好的政府沟通,然后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一带一路”的合作能够持久的做下去,谢谢大家!
倪鹏飞:非常感谢侯部长的精彩发言,侯部长刚才的发言使我们对“一带一路”的认识打开了巨大的空间,这里面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值得探讨的问题,提出的很多的观点,尤其是一些原则,我觉得非常具有价值。我知道侯部长胸中,脑子里都是全球和世界,有很多东西稍微对一下“一带一路”,就能把“一带一路”的问题点的非常到位,特别感谢!
接下来特别荣幸的请到中国社科院工业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研究员,我知道为什么特别请他,因为他们之前发了一个“一带一路”国家的工业化水平的一个研究,这个成果影响很大,特别期待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给我们分享一下,大家欢迎!
黄群慧:非常感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邀请,感谢何院长的邀请,也感谢倪鹏飞主任的邀请,参加我们这个财经战略2016年会。因为这个年会我应该也连续参加了三次,财经战略研究院的年会越做越好,每次的主题都非常突出,而且都非常抓现实的重大和热点问题,媒体也非常关注。
但是,我参加倪鹏飞主任的发布会倒是第一次参加,他的这个发布会,我虽然没有参加过,但是他每年系列连续的发展在社会上影响特别大,这么多年走过来,倪鹏飞主任的竞争力不仅成为财经战略研究院的品牌,也是成为国家的品牌,而且已经走向世界了。现在看和这个世界的合作,原来是评我们国内的一些城市竞争力,现在已经到了世界500多个城市。刚才听到倪鹏飞主任他们的介绍,确实感觉到非常有收获。他不仅把连续的做下去,这500多个城市做竞争力的评价,关键是他会结合重大战略,这次提出所谓丝绸之路城市的竞争力,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一些概念,一些判断,包括一些从学理上的联系,或者现实中的一些政策的建议,都非常有价值,所以收获非常大。
因为受到邀请参加这个会,我特意看了看这个会议的主题,我就想把我们整个大会的主题,大会主题叫“供给侧结构改革视角下的中国”。而我们这个分会场的论坛是主要谈丝绸之路。所以,我就提了这么一个题目给大家简要的报告一下,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当然,我这个题目其实是很大的,但是我只是想从刚才倪鹏飞主任谈到的,我会切入到我们做的一个关于“一带一路”国家规划水平的一个评价上。但是,需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谈“一带一路”,其实我觉得从这个视角谈“一带一路”战略可能还比较新,或者谈的还比较少。
虽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种概念其实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经过将近一年多的实践,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强调再一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了一个想法,要形成一个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解决我们的五大发展理念,以这个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的一个政策体系。可能我们学习这些政策,包括这些战略,会发现都是战略不停的提出来,包括一些改革的措施,都在不停的出,包括一些实践也在不停的推进,但是怎么形成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的一个政策体系这个非常关键。因为按照现在的要求要逐步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核心概念之一了。所以,要围绕这个概念构造一个政策体系,我觉得非常关键。
我做了一个尝试,如果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体系体系化,我觉得至少是三个层面: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区域层面。而企业层面的改革,我们现在推进了很多政策,包括僵尸企业,包括降低企业成本,包括企业的税负问题等等,还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包括企业的创新,这种所有的就应该属于在企业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体系的内容要求。另外,产业层面,我们提的最多的,一方面产能过剩,解决高端的供给不足,低端的供给过剩这么一个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性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化解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要壮大新兴产业,这就是我们的政策。包括我们谈的竞争政策,产业政策,现在经济学界争议很大的其实都可以纳入到这个框架里来谈。第三,区域层面,也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就是原有的要素,包括劳动力、资金的配置已经配置好了,但是配置好以后发现,我们这个结构有问题。比方说,我们提的最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这三个区域,你的资源配置还是不均衡,不协同,所以我们提出协同发展战略,包括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江经济带等等,这些国内的区域战略我们希望通过结构性的调整,当然这种结构调整达到一个更加协调,更加效率高,更加能创新的这么一个系统。国内我们也是需要通过一些要素来流动,而这些要素流动既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还是要通过创新,通过深化改革配合劳动力资金进行区域性流动,使区域更开放,更协调。
这就回到“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国劳动力资金等等,这些要素有一个国内和国外的配置问题。中央提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其实是一个新的需要以改革的思想来推进新的要素配置。这种配置需要在国际、国内有一个变化。所以,要深入研究“一带一路”也是可以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和研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我们这些年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要素配置,包括投资,包括贸易,其实并不充分,因为我们现在主要把我们关注的重点放到美国、欧洲等等,这些“一带一路”国家并不充分。其实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因为“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国家现在还不固定,我们大致上认为有64个国家,包括中国65个国家,当然这个范围还可以再扩,总体这是一个表,涉及到64个国家。这64个国家其实和我们国家现在来看,无论贸易还是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要素配置上,其实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2013年“一带一路”各地区的贸易情况和中国的经贸往来发现所有64个国家加在一起也只不过占我们国家进出口总量25%,同样我们国家占这64个国家的进口的贸易总量也不过是11.5%。
同样,对外直接投资也是这个特点,我们的对外直接投资比较集中,像基本上是集中在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等。我们一般会到中国香港作为一个避税天堂,到这些地方,去我们中国最大的投资地,尤其中国香港,对外投资量很大。而且2003-2015年说对“一带一路”这些国家投资,2003年只有两亿美元,到2015年增长非常快,已经增长到148.2亿。但是,这个148.2亿是多少呢?其实我们2015年大概整体对外直接投资量1456亿左右,其实我们这些国家也只占到对外投资的10%左右。所以这个高度集中的格局还没有改变,我们对这76个国家的投资合作占的比例还不是太多,但是从增量上看,应该说增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2003年到2015年对外投资增长70多倍,尤其2013、2014、2015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后发展比较快。
看一下这些板块,2006-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就是“一带一路”这些国家里,如果我们把它分为各大板块,分为各大板块发现其实我们的投资总量57.3%还是集中在东南亚,就是我们走的还不够远。就是沿着“一带一路”这两条线,海上和陆上的,这两条线我们走的还不是太多,包括这些分布,这些图,一个是存量,一个是增量,这是前天发布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里,专门对这个有一个详细的分析。
其实想说一个观点,其实“一带一路”这些国家和我们之间的贸易往来和对外直接投资产能合作潜力还是巨大的。接下来的问题,既然潜力非常大,我们国家的企业怎么跟它合作,而且一面对就面对60多个国家,而这些国家刚才侯部长都提到了,文化差异、发展水平差异,各个方面的差异,包括像倪鹏飞主任提到的城市的差异也非常非常大。这种情况下怎么取得合作?因为这么大的一个样本量要研究,我们想首先要了解的是什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因为和倪鹏飞主任他们合作,我们一直在研究工业化,我们也有一个持续的项目,就是跟踪工业化水平的研究,前些年我们基本上在做国内,去年也开始做到国际上,首先做的就是“一带一路”的64个国家。因为我们也构造了一套指标体系,其实这里头我们都知道经济学主要关注两个进程,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往往在初期是工业化发展比较快,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工业化后期的时候就是城市化会带动工业化,中国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工业化后期,所以为什么城市化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现在应该是我们工业化的研究对中国来说稍微不是太热点了,而倪鹏飞主任他们研究城市化是热点,现在应该到了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当然是互相促进的。并不是工业化将来是通过深化工业化的进程才会促进城市化,城市化的需求在转型升级,工业化我们如果不转型升级,适应不了城市化的需求结构的变化。
甚至我认为,我们谈到的供给质量,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质量的提升,就是通过深化工业化提升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去满足城市化本身消费结构的升级,才是避免走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非常关键的途径。所以,这次为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因为现在需要一个转型升级。
回到我们的主题,我们利用指标体系对6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评价,颜色越深,意味着工业化水平越高,颜色越浅,意味着工业化水平越低。我们把工业化水平分了具体的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对应着经济现代化的水平,工业化并不仅仅是工业,工业化其实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水平。结果是这样的,用2014年的数据来看,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有4个国家,前工业化阶段的有1个国家,像尼泊尔,我们还不仅仅是人均收入,包括5个指标的综合,综合的结果是这样,尼泊尔是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初期,如果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一共有14个国家。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大概要分成前段、中段、后段大概有16个国家。到工业化后期,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大,是32个国家,前段、中段、后段都不同,所在的板块也不一样。到后工业化国家,现在只有2个,就是新加坡和以色列。当然我们这里头,这个示意图也只是说,我们是比65个国家的色色彩比较惯用,日本不属于“一带一路”国家的范围,所以没有把它放进去,其实上面是一个陆地,下面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条线,基本上把64个国家整个工业化水平做了一个评价。
接下来的问题做这个评价有什么意义?因为我们知道学发展经济学大家有一个比较接受的理论,在不同的工业化阶段,至少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往往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比如像纺织这种发展的比较快。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往往是资金密集型,像重化工。工业化后期,往往是技术主导性,包括精密仪器,精密制造。意味着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工业化阶段,意味着对产业的需求不一样,要给它做对外直接投资也好,或者产能合作总体需求整体有差异。如果中国现在要进行产能合作,因为我们刚刚走过工业化中期阶段,到了工业化后期,我们就需要我们有很多产能过剩,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把产能和国外合作的这么一个出发点。当然,也要扭转一个概念,刚开始提产能输出,意味着中国要把过剩的、落后的、污染的产能输给国外,其实并不是这个概念,过剩的未必一定是落后的,污染的产能,只是过剩概念是相对需求而谈,并不是相对技术进步谈的。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按照这个结构演进,如果对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国家,可能我们侧重点要寻求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输出,产业合作。那么,对工业化中期阶段,恰恰是我们现在工业化刚过了中期,我们这些产能比较过剩的这种产业多,那么就需要挑这些国家进行一些合作。当然,这里头还有一些资源型的合作,我们可以分为各种类型进行资源型的合作。
如果对于同样一个产业阶段,其实不仅仅是大的产业之间了,而是产业内部的分工,产业内部之间进行合作,我们同样都是精密仪器方面的需要有一些产业内部的合作。于是就有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产能合作的选择或者战略。而基于我们国家的想法,比方说,我们作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重点,像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行业本身是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包括资金密集型,或者它本身的技术含量,和不同的“一带一路”国家它的需求进行对接。所以,我们认为这种研究对一个企业可能很难说,但是至少对60多个国家有一个大体分类,或者有一个向导图,有这个向导了解这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我们要知道它的整体工业化水平,而工业化水平是有不同的工业化合作的一种重点和战略。所以,我们觉得我们这项研究想从这个角度出发。
当然,今天听了倪鹏飞主任他们从城市角度做的“一带一路”也很受启发。我们将来有一些合作就是也可以更聚焦到,因为城市会更聚焦,我们只是一个大的国家,国家内部差异又很大,像中国整体是工业化后期,但是东、中、西三个地区工业化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或需要具体到更具体,来学习学习倪鹏飞主任他们的一些研究。
以上就是我从供给侧结构性角度来看“一带一路”这种产能合作这么一个问题,谈的不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倪鹏飞:特别感谢黄群慧所长刚才做的精彩发言,也特别感谢他专门为这次会议做了充分的准备。听的黄群慧所长的发言,我们感觉“一带一路”合作就落地了,“一带一路”合作说到根本还是产业上的合作,从产业分析来看,完全有条件进行合作。所以,也增加了我们研究者的信心,希望黄群慧我们真的要合作,多向你请教,多给我们这个团队以支持。
接下来有请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研究员,育龙不仅是一个区域方面的权威经济学家,而且现在身处国家决策部门高端的智库,所以我们特别期待他关于丝绸之路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高见,大家欢迎!
史育龙:感谢战略研究院倪鹏飞主任的热情邀请,今天下午听了陆院士和几位专家的发言,特别是两位博士对这个报告的发言。
倪鹏飞:我打断一下,咱们这个会议虽然会场内有100人左右,但是咱们这个是非常大的一个会,凤凰财经、中国网都是现场文字直播,现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网没有完全统计过来,凤凰网现在网上参与的专家发言已经超过6万人了,也就是咱们这个是6万人的会了已经。
史育龙:同时祝贺2016财经战略年会的邀请,今天从发布报告以及各位专家的发言里面学到很多东西。下面我也谈几点我的心得。
第一,以丝绸之路城市网为主题,对于城市竞争力的这项研究,应该说是从城市的角度对于现在“一带一路”的一些构想的一种深化和细化,这样的一种发展。其实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任何区域现象,任何区域战略在不同尺度上,各种尺度上的战略,城市都是在区域发展战略中间处于一个非常核心的节点位置上。因此我们在已经发布的“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个文件里面,也同样体现了这样的一点。比如关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特别强调以中心城市为支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里面也强调要以海上的重要港口为节点。重要港口后面其实现在看全球的航线图,大型的港口后面都是一个大型的城市。从这点上也可以体现城市在我们“一带一路”战略中间的重要性。
同时,鹏飞团队这个研究非常具有前瞻性,让我想到十几年以前,我们国内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期阶段以后,大家都在关注《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每年出来以后,我们都会很关注,中国有多少家企业上榜了,我记得1995年中国有3家企业上榜,到2005年的时候终于有15家企业上榜了,到2016年最新的中国500强里面有110家中国企业上榜了。其实这种正好是见证了一个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历程。在今天发布的丝绸之路城市网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里边,505个城市里边,中国有61个城市在505个城市。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还有3个城市进入到十强,为亚洲在这前十强里头占据了第一应该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种研究我觉得它从最早期的关于城市在全球的地位,早期以企业作为全球的排位体现经济发展,慢慢转到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地位的提升。这个我觉得对于我们下一步深化“一带一路”的空间结构的研究是非常有启示的。
这里面我特别印象很深,报告里头提到关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些主要观点。比如说,刚才谈到的地理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这种背离的问题,以及整个在“一带一路”里头看到的是两端呈网,中间是轴带,正好是跟“一带一路”前段时间说东面是充满活力的东亚经济体,西面是不发达的西欧经济体是高度一致的。刚才侯部长也讲了,无论在一带方向,还是一路方向,从发展水平来看,有人均过四万的新加坡,也有人均不到一千的老挝、孟加拉这样的国家,从这种国家治理的模式,意识形态,宗教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性是无比巨大的。那么,这些特点我觉得都能够在我们现在归纳的这几个方面得到体现。这种研究对于我们到目前为止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来的陆上三个方向,海上两个方向,六个廊道,六种形态的这种所谓的六廊六路的模式进行研究非常有启发意识。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这个报告里面特到的一些重要结论,比如强调过顶联系是丝绸之路城市联系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从东头到西头跨越了中间,过顶的这种联系,还有次区域的城市之间,重要城市的联系度比较高,局域的非均衡特征明显,局部地区城市对外联系广度和深度明显不够,这些结论对于我们深化“一带一路”空间结构非常有启发,同时这些结论本身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深化和挖掘。
比如“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是一个体系吗?历史上就不在一个体系里面,今天依然不在一个体系里面。这种我觉得它不存在一个完整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一个完整体系,实际上它就已经注定了它的这种联系,比如中亚地区是一种塌陷地区,整个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东边的城市和西边的城市连起来是过顶形式,是跨越式的。同样,中亚在这个报告现实塌陷区域,但是如果在中亚内部来看,中亚内部的城市,比如塔什干等,它和俄罗斯城市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我觉得我们“一带一路”战略构成,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目标地区就是这样一个总体水平不高,内部差异性很大,而且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的这样一个目标地区,它一定是各个子系统不断的提高一体化水平,然后逐渐的把它过渡形成一个新的这样的完整的系统这样的一个过程。
同时,又比如在“一带一路”城市体系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间,我觉得陆上城市和海上城市的衔接不足。我们虽然讲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但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中间,这些作为节点的重要的港口它的所有的建设,主要的建设设施是在陆地上的,不是浮在水上的。因此,这些一带和一路在空间上是可以衔接起来,它不应该是两个分裂的系统,应该把它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系统里面。我觉得在这一点上,这些方面我觉得我们的报告还可以有更多的进一步深化来发展。我也期待着,我也相信这个报告未来能够成为我们关于丝绸之路带城市空间结构的一个经典之作。
在这里,我拿到这个题目以后,稍微做了一点准备,我有几张片子,简单的跟大家放一放。我也觉得城市是支撑“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这里面有三个方面,城市应该有重要支点,境外的支点城市要建设,国内的支点城市如何发展?愿景里谈到沿线中心城市和海上重要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间的重要位置,它正好是基于在全球范围城市在整个区域经济系统中的重要作为来发挥的。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古代的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都是重要的城市,这是目前全球海运网络的,重要的港口节点在这里都有,港口后面还是重要的城市。这张是现在的中欧班列,因为关于中欧班列,我们知道到现在为止,中欧班列在国内有20多个城市,更外有12个城市已经形成了六地共同使用中欧班列这样一个品牌的城市网,这张图现实的依然是重要的城市节点。这些都再次表明了城市在整个“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处于一个核心最关键的位置。
更外的支点城市,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建设呢?我们觉得是现在我们在港口重要的交通线完成以后,要在这些港口,其他交通设施的重要节点后面要配套建设产业园区,一方面可以使得港口这些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为这些园区对外联系提供必要的交通设施的保障。这是第二步,也不能到此为止。
第三步,要在园区后面考虑建设城市。这些我觉得是整个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三部曲的模式。现在我们国家的企业在沿线的一些,比如缅甸、斯里兰卡等这些城市都有一些尝试。到上个月的时候,我们现在在沿线已经有50多个园区了,经贸合作园区。那么,国内城市的在“一带一路”上往哪些方向走?哪些城市是最有潜力的一些城市?我觉得在国内的城市里面,有五种类型的城市是最值得关注的在“一带一路”沿线。
第一,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城市,比如连云港,连云港是最便捷的向东、向南的出海口,现在偶然阿富汗问题到现在没有彻底解决,南向通道不通,迫使中亚国家向东寻求出海口,连云港够成为最边界的,无论联系日韩,还是从连云港向南,篮球东南亚都是它的最便捷的出海口,这就是中亚国家以哈萨克斯坦一开始选择连云港作为中转基地,现在变成整个中亚五国,东亚五国在连云港建设上合组织成员国出海基地。
第二个类型,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传承的城市,这些城市在整个“一带一路”申遗过程中,比如福建的泉州这样的城市,在历史上,关于古代丝绸之路无论海上陆上都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成为沿线很多国家一个共动的记忆,到今天为止在那些地方都着大量的记忆,又比如像敦煌,西安这些城市。
第三个类型,现在有雄厚产业基础的城市。为什么重庆在2012年就率先开头了与西欧的班列,这不是偶然的,像重庆、中山、东莞,这些城市未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具有广泛的贸易联系和海外市场开拓能力的城市。比如像温州、杭州、义乌、哈尔滨,这些城市在不同方向的对外联系过程中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现在具有体制、机制优势的一些城市,我们各种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城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跨境电商的综合试验区城市等等这些城市,会在未来构建“一带一路”网络中间发挥重要的作用。希望这几点能够对我们的报告有一点点启发,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倪鹏飞:特别感谢育龙所长刚才对我们研究做的中肯的建议,更感谢他关于丝绸之路城市网,城市发展建设精彩的观点,收获很大,感觉这里面有很多未知的新东西,也触发了我们新的思考,感谢育龙。
最后,有请年轻的才俊,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屠启宇教授。启宇他最近获得了一个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就是丝绸之路城市带的一个课题,与此同时,大家可能知道,联合国与上海市政府也有一个重要的合作,就是上海手册,这个上海手册主要领先专家也是启宇在做。所以,下面我们有请屠启宇给大家讲一下你关于丝绸之路城市网的一些高见,大家欢迎!
屠启宇:首先,感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邀请,特别是感谢倪鹏飞的邀请,很荣幸能够来北京参加这样一个会。从同行来讲,首先是要祝贺鹏飞,鹏飞从中国城市竞争力,全球城市竞争力也是第一次发布,都是非常重要的成果。今天因为时间有限,关于全球城市竞争力也有很多引申性的想法,但是今天还是关注到丝路城市,在这个当中特别提醒,鹏飞这次报告当中,关于丝绸城市网有三个重要观点,这是我非常需要响应的。
第一,鹏飞讲如果说整个欧亚大陆是西欧和东亚,这浪块是两端凸起,中间相对凹陷,这种“U型”格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中间相对城市化发展不成气候,但是这代表着发展的空间。
第二,关于过顶,这是一个我们要接受的先。在这个当中,是不是要改变它,或者我们怎么利用它,调整它,这是未来要做考虑的。
第三,同样是重要判断,所谓中心是边缘,边缘是中心。特别是在我们现在意义上,在全球化角度讲所谓的中心,在北美,在欧洲出现了这样一些民粹主义情况下面,现在全球化的中流砥柱变成中国是一个重要的中流砥柱了。加拿大是推动全球化的一个中流砥柱,实际上中国是一个重要的中流砥柱,习近平主席专门讲了全域网深化,他最近几次国际场合讲话,专门讲全域网深化。在这个意义上,怎么样把所谓的边缘,推动我们能够带动推动成为全球化新的中心,这是一个重要命题。我想沿着鹏飞团队的研究谈七个想法。
第一,还是想呼吁,因为我来自上海,我座城市研究,我特别想呼吁我们“一带一路”的研究的确现在要推进到中观尺度,甚至微观尺度的研究。刚才有黄所长,史所长讲是一个非常好的组合。有了黄所长对于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以后,一批企业家如果给动员起来了,抱着钱要去了,机场一下来,到底这个国家这么大,像俄罗斯,在这个情况下,我投在哪儿?可能真的需要中观层次上。即便到中观层次上,我们做了城市层面的一些数据,企业家可以根据这些排名有鹏飞的城市竞争力的排名,可以进入到一些城市了。也许后面还要问这个问题,到这个城市到底到哪儿呢?实际上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规模都不小,所以第一个呼吁中观尺度研究,微观尺度研究的确是非常紧迫的事情,如果不做好中观和微观尺度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通过国家的战略性投资没有问题,甚至到国有企业也许没有问题,但是到中小微企业,甚至私营企业,要去投,这一块的难度就非常大了。
这个上面呼吁还有一点,近年大家在学界做智库研究,在这块都已经关注到一点,大家都要去现场跑一跑,现在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也是城市重要性体现的一条,就是现在我们一到一些具体现场国家调研以后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一带一路”的现在比如说六条廊道等等这些讲法,也许别人不是跟你同样想法。比如说,刚才是史所专门讲了缅甸,好像是史所,还有黄所,专门有一页讲缅甸,缅甸是南北向的方向,我们现在选择的是东西向的联系。比如俄罗斯的关税同盟,包括在西亚地区还有一个经济合作组织,不是我们通常讲的OECD他们都有自己的空间发展策略,这是在国际层面上。甚至到一些国家层面上面,国家层面的空间发展策略,我刚才举的像缅甸这种情况,这次也去伊朗考察,他们发现轴线同我们也不同。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整体宏观战略构想,从宏观上的战略构想,可能一到落地以后,同相应的地区,相应的区域,或者是相应的国家它的空间发展策略并不完全吻合。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提城市的重要性,城市是你任何空间发展策略所不可回避的,城市的网络反而可能是融合各类空间发展策略的一个最大公约数。所以,这个意义上城市的重要性,所以这个意义上这是第一个呼吁,就是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或者丝路城市。
第二,我们现在的确迫切需要全面了解外部城市的情况。最近我参加了一些有关世界地理的研究领域的学科会议,实际上在过去若干年中,我们在世界地理,世界经济这些方面,甚至国别研究实际上是在淡化了相当一段时间,都是按专业领域,金融、贸易、航运等等,按照楼两这样来。现在我们缺对国别的,甚至更明显是在国别以下,国家尺度以下,在城市层面上,省区层面上对它的了解,这方面我们的了解非常不充分,这块我们要做很多功课。今天要感谢鹏飞,我们现在能用到的国家以下的数据非常有限。
同时,目前来讲我们可能要进一步拓展,考虑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大数据的可能性。因为现在在城市层面上,一到地方层面上大家知道,国际的统计口径,包括统计的强度、频度都不同,所以这些方面数据的可得性非常具有挑战性,我们需要开发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可能需要开发一些新的技术手段进行挖掘,这是想提的第二方面。
第三,真的我们要客观认识中国城市在丝路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史所长已经提了一些,既然来自上海,也想提一下。我们应跟踪了很多,心里国内沿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后,有一批城市都在推有关相应的战略研究,但是具体从实际情况来看,可能很多国内城市还是举着一个新的旗帜,这个新的旗帜是“一带一路”。做的工作是什么呢?当然是要沟通“一带一路”,但更多是发展自己,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因为大量的国内城市,特别是现在不管是急于是勇于说作为是节点,自己是门户的这样一些城市,它本身的能级还不够,要看鹏飞的报告,500多城市里面有没有它。在这个意义上,反而中国城市所建立城市网络能够推动的,比如进入前十位,进入前二十位的,鹏飞说500多个城市当中有17个中国城市,这些城市才是真正有能级向外输出资金、技术、整体产能,甚至向外输出思想的这样一些城市。所以我们可能更要关注这样一些城市。这个当中,京津沪港进入全球排名17位的这些城市反而我们要更多关注,它是真正有势能能够传播的,这是想讲的第三个。
第四,逻辑关系,我们需要关注中间节点城市,这些城市网络和谁结网,我们要推动这些城市和谁结网。刚才史所讲了一个现实,如果在目前要在整个欧亚大陆之间旅行,在一个区域,比如中亚区域内做几个城市电的旅行没有问题,点到点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一个级别出国一年只有14天,要赶紧利用,多跑一些城市,你要从中亚再跨到中东欧,对不起,没有直飞飞机,绕不过他上面的两个节点,要么网上到俄罗斯莫斯科坐,要么往上到中东海湾国家坐,这意味着现状这块区域,特别是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它的城市现状的结网情况要么是传统的苏联框架下,要么是现在的伊斯兰世界这种联系。我们可能要推动给它第三个“出海口”这种国际联系,是西欧和东亚这两块,这是现在全球化最为活跃的两个区域,我们需要在中心地带给它打通新的通道。这个是我们需要做的,这个结网要通过我们结网,这个当中有很多地缘战略的考虑。最后结网以后,我们希望他们成为我们可能的战略腹地。
结什么样的网?经济坐标,看一些统计报告,鹏飞去年还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工作,做了一个有关友城的研究,实际上中国友城对外联系第一位是政治交往,领导人交往,第二位是文化交往,从频度来讲,第三位才是经济交往。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讲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到“五通”,它是一个重要跨越。基础设施本身不解决“五通”问题,“五通”联系要上升到城市网络,而不是基础设施的网络。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结的不仅仅是经济之网,甚至优先排序来讲,可能首先要结的是宽容度更多的,更容易接受的文化交流之网,社会交流之网,治理之网,城市间的经验分享之网。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拓展的工作很多。
结什么网?如何推动结网,我们推动结网的第一步可能还不是我要跟你做贸易,我要跟你做交流,因为对外限于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工业化水平黄所已经讲了,实际上我们对整个欧亚大陆大概分了七块,中亚、南亚、西亚,包括环地中海,包括中东欧,大致情况是这样,由于整个“一带一路”沿线65国这些亚洲地区讲板块,除了西亚以外,中亚、南亚、东南亚、城市化水平都低于亚洲的整体城市化水平,西亚因为有一些海湾国家,本身就城市国家稍微高一些。中东欧是欧洲城市化水平相对最低的一个区域,这些区域本身,不管工业化也好,城市化也好,发育的还非常不完整,还有空间。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基于中国的发展,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互利的,帮助他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更高水平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有很多东西可以输出。从我们城市发展的思路、教训也好,规划、投资、招商、建设、营运,在这一方面,实际上整个这一揽子方面我们现在积蓄的经验非常丰富,不管人力资源也好及大家设想一下从规划,一直到营运,整个链条,我们可以是一个一揽子的计划。
最后,实际上不要说“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我最初讲要关注中观问题研究,实际上这可以是放大到一个中观尺度的研究,整个城市化对于千年发展目标的部分实现,中国做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城市化做了重要的贡献。如果沿着我刚才讲的重要思路,就是我们在城市化方面能够向外形成支撑,特别是对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所谓的心脏地带形成输出支持,对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全球性目标,我们不仅在中国做,而且我们能够帮助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这些相对工业化、城市化发育还没有达到全球或者区域标准水平的平均水平的这样一些区域,能够对他们形成贡献。这种贡献甚至于我们说“一带一路”城市发展,城市网络这种贡献是全球性的,谢谢!
倪鹏飞:谢谢启宇的发言,我们五位顶级专家做了精彩发言,现在进入评议环节,每人讲5分钟,评议的两位是财经院的才俊,他们都有国际视野。宋瑞是做旅游的,尤其是与国际知名专家合作进行旅游的研究。刘彦平也是做城市品牌的,刚才你们都做了认真的倾听,接下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思考。
宋瑞:首先,一下午整整三个小时,我们聆听了一份有冲击力的智慧报告,聆听了一场有吸引力的学术讨论。
我谈两个方面。第一,对这份报告的感受。这份报告有三个特点:
第一,传统的优势,创新的做法,我们知道倪鹏飞老师的团队做城市竞争力已经很多年了,尤其全球竞争力。第一份全球竞争力大概是在将近十年前,所以是一个传统优势,但是做法上很新。比如今年合作伙伴,请了联合国的人居署一块,我们每一年的主题都让人耳目一新。
第二个特点,全球视野多维的观察。我们对505个城市不仅对竞争力,也对可持续竞争力,传统上我们可能关注它显性的竞争力,今天我们更重要的来看它的隐性的竞争力,选六个维度的指标,这都是很有意思。
第三个特点,我们是对城市版图做的一个空间的刻划。因为我曾经也从事过一些人文地理方面的学习。我们对城市的发展,从原来的核心边缘理论,到中心外围理论,包括陆院士提出的点轴理论,就是他的理论刻划的方式是在不断的变化、演进的,今天我们拿到的这份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它总结了一些比如网状的延伸,带状的扩展,多级的支撑。我想在未来,如果这些能够再进一步提升,提炼会是对我们城市发展理论的一个新的拓展,这是我对这份报告的一个感触。
另外,这场有吸引力的学术讨论,五位专家基于,但不限于这一份报告,围绕丝绸之路城市网这样一个主题做了非常多维度的一个响应和拓展。比如陆院士提出世界经济的地理空间正在变成流的空间,我们要掌握世界经济的控制中心,实际上就要掌握这个城市的重要节点,城市竞争力已经变成国家竞争力的平台,这些都是非常有高度的理解。
侯部长谈了整个丝绸之路中,比如怎么认识它的不平衡的状态,要解决这些不平衡状态,可能要分享成果,注意环境问题,要文明互建,这对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家知道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提出丝绸之路这样一个概念,但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实际上已经远远在内涵和外延上比这个更广阔了。这是侯永志部长提的。
黄所长,我理解他从两个主线切入。第一,我们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我们可以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区域层面,他从区域层面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性。另外一个主线,我理解就是他从工业化跟城镇化这样一个关系来结合呼应倪鹏飞老师所做的研究,对64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这样一个评价和判断,对于我们未来跟他们的产能合作寻找结合点非常有启发意义。
史所长提了不仅对报告提出来的一些判断,对我们实施这样一个“一带一路”、“六廊六路多港”的空间布局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更强调城市是“一带一路”一个重要的支撑,从这里面可以看到。
包括最后一位发言人提到的,里面的重点一些提法。我们理解下来,五位专家,基本上是三个层面的拓展,一个是从宏观的,不管是从世界经济,还是丝绸之路宏观层面。第二个层面,产业层面。第三个就是城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撑,对推动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实现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我个人从今天下午这三个小时的发布和研讨里面,收获非常多,我们也期待能看到倪鹏飞老师更多的,更精彩的研究成果,也期待我们“一带一路”战略,不管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还是从包括我做旅游的,从旅游的游客角度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谢谢大家!
倪鹏飞:感谢宋瑞主任的精彩点评,有请刘彦平做点评。
刘彦平:非常感谢倪鹏飞老师和他的研究团队和各位专家带给大家的知识的盛宴,思想的盛宴,学到很多。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简单讲三个方面。
第一,知己知彼,互联互通。
我们提到丝绸之路概念的时候,实际上它揭示了一个无论是城市,或者人类生活相互依存的这么一个关系,它是一个和平的暗示。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彼此依存,而且我们也可能实现这样一个互利共赢的目标。
那么,今天彼此依存和互联互通共赢的愿景就更加迫切,信息的支撑,数据的支撑非常重要。我们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切入点在哪儿?需求点在哪儿?这项研究,这份报告,在这方面就有非常深刻的价值。也就是说,深化了互联互通互惠共赢这一个丝绸之路建设的愿景。
第二,主动思维,国际治理。
以往我们在谈到城市竞争力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提法,就是说让城市在世界地图上凸显出来,更加的醒目,这是相对来说是一种孤立和片面的看法。到后来人们认识到城市是一个体系,是一个网络,所以又说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是为了让城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世界城市体系中占有更加有利的地位,就把这个综合竞争力的内涵更加的突出。
到丝绸之路城市网的提出,概念和思路上是一个突破,不再是被动在城市网络中占有一个有利的地位。而是进入到主动积极的塑造城市网络体系,这是一个大的战略概念的一个跃升。也就是扩展了丝绸之路战略国际治理的目标体系,因为大家知道丝路城市之间的交往,不管是基础设施、经济、产业、文化、人文的交流,它的空间载体和节点枢纽就是城市,各种主体,包括企业、行业、社会组织、创新教育等等方面的主体,它的介入和行动依托这样一个行动的更加清晰的愿景,就有更明确,更自觉的一个行动的规划。
第三,精准发力,协同推进。
丝绸之路之间国际化的交往有多样化的行动者来参与,有政府,有企业,有社会部门,方方面面的主体。得到共同投入到这个愿景和目标,刚才有学者提到,目标利益的诉求点,可能不一致,但是我们尽可能打造、塑造,通过协商、对话、交流、沟通形成一个共同的愿景,共动的目标,就为微观主体的对接和交流指明了一个方向,这是一个主动的治理,发力的一个支撑和助力。更重要的,它把中观层面的主体重要性和意义凸显。那就是说,城市作为一个主题,因为它本身是一个载体和平台,这个主题的行动它的承载、支撑、服务、引领和带动的功能就会非常大,会极大的增加多元主体的沟通效益和行动绩效。
从这个方面来讲,也就是说丝绸之路城市网这个概念的提出,以及倪鹏飞老师团队的研究,以及各位的研究,我觉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而且是大大深化了丝绸之路战略落地的行动路线图这样一个意义。
以上是我的一些肤浅的学习体会,谢谢大家!
倪鹏飞:感谢两位的点评,刚才两位实际上已经给咱们这个发布会和研讨会做了很好的总结,时间关系我不展开总结了。我一个是向大家做一个报告,第二个是感谢。
这个报告是什么?现在网上参与率已经过八万了,非常令人振奋,大家的观点肯定是引起了网民,网友的热议,估计未来要持续几天,可能媒体会有一些对话和交流、采访。
特别感谢,到五点多还有这么多记者朋友,尤其要感谢还有这么多的专家,感谢我们院长一直坚持到最后。总的来说,我认为今天的发布会和研讨会应该还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最大的期望,就是期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未来继续给予我们的研究,给予我们财经院,给予我们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多多给予提携,多多给予支持,谢谢大家!
经济刊物、社科刊物中第一名经济研究的领导都亲自来参加我们的会议,感到非常荣幸。张所长亲自来了,感谢!散会!谢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