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夏季论坛暨中国城市竞争力(深圳)报告发布会在深圳召开
2018年9月21日上午,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暨中国城市竞争力(深圳)报告发布会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由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城市百人论坛联合举办,地点设在深圳市南山区后海的人才公园求贤阁二楼。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竞争、合作与发展 ”,大会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展开脑力激荡,纵论城市竞争力。
百人论坛暨中国城市竞争力(深圳)报告发布会速记稿记录如下:
练聪: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南山区副区长练聪,主持第一个单元的发布活动,欢迎大家在金秋时节来到南山区,出席中国城市竞争力(深圳)报告发布会。
这次发布会由南山区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主办,南山区委宣传部、深圳中社智库研究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协办,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竞争、合作与发展。
下面,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会议的嘉宾和领导,他们是: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局长马援先生;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联合秘书长毛其智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先生;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先生;
香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先生;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梁琦女士;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晓晶先生;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助理、重大项目/智库成果出版中心主任王茵女士;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罗思先生;
深圳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杨建先生;
南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廖子彬先生。
此外,出席本次发布会的有雅昌文化集团、华强方特、环球数码等40多家科技文化企业的代表,还有区发改局、经促局、科创局等25个相关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以及来自中央及省、市近20家媒体的记者朋友。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和朋友们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是由倪鹏飞研究员牵头进行调研的,每年发布1卷,今年已经是第16卷了,报告发布的数据和指标是我们国内城市发展的重要的参考指标,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近年来,南山区作为经济大区、创新强区,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动力,南山区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今年上半年南山区新增总部企业15家,占全市新增数的40%。目前南山区海内外上市企业已达到148家,居全国区(县)第二维。南山区聚集了全市7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7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重大科研平台。据统计,2017年南山区PCT国家专利申请量超过1万件,占全国1/4,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339件,是全国的40倍。特别是今年以来,南山12家企业和机构摘取了1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15家企业获得省级版权示范兴业基地称号,中国驰名商标总量超过全市1/4。
今天,我们在南山区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大力宣传该书的研究成果,就是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规划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与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教育、宣传和成果发布等活动。吸引高端人才聚集南山创业发展,吸收国内外社会科学的优秀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强南山区在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同时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努力实施“科技创新+总部经济”两大战略,推进南山经济、科技、文化、国际交往“四大中心”建设,大力提高城区竞争力、影响力,把南山建设成为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我相信,未来的南山必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更好地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接下来我们邀请专家致辞。首先请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局长马援先生致辞。
马援: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由深圳南山区区委区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8年夏季论坛暨中国城市竞争力(深圳)报告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南山区的领导对来自香港、广州等各界的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也要向经受了特大台风考验的深圳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协调推进,成就巨大。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影响最大、示范性最强的经济特区,既是全国改革开放40年伟大成就的深度缩影,也是全国改革开放成功实验的经验样本。
深圳南山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打响第一号的蛇口工业区的所在地,更是中国改革开放起步的象征之地。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第一站就选择了深圳,并在此做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重要指示,这也是和深圳敢为人先、勇跃潮头、兴邦实干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这次的会议主题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竞争、合作与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国经济使最发达、最成熟、最有影响力的地区之一的新的蓝图和规划,也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功能定位上是中国的开放前沿和产能高地,拥有香港、澳门两个自由港和深圳、珠海两个特区,有极为广阔的内地辐射区以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开放平台。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和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为沈振新时代的腾飞创造了良机。一方面深圳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为雄厚、更为巩固的基础保障,另一方面深振业可以抓住这个重大发展机遇,借此跃势到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深圳可以充分利用港澳的国际化地位和经验,深度融入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国际需要,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红利,找到属于自己的国际性的指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家级研究机构,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在决策、咨询、服务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这次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就是由中国社会科学财经战略研究院的倪鹏飞研究员作为首席专家,带领两岸四地专家共同制作的。
作为出版单位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是国内最权威的人文、社科出版机构之一,一直站在中国学术发展的前沿,推出了大量的优秀的学术作品,《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是一个知名的学术品牌,也是一个知名的出版品牌。其报告发布的特点、层次、数据有很强的实践参考意义,为学术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很高兴我们今天的东道主深圳市在排名榜上始终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圳奇迹,在即将迈入下一个40年的起点上,我们不仅回望波澜壮阔的春天的故事,我们更加眺望巡礼而美好的粤港澳大一体化的明天。
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样也能再创辉煌,深圳和南山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最后,祝本次发布会和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练聪:感谢马援局长的致辞。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寻找南山发展的坐标也是在座各位共同思考的课题,我也期待着中国社会科学院给我们这样的支持。
下面请中国城市百人论坛联合秘书长毛其智先生致辞。
毛其智:尊敬的各位来宾,上午好!
我代表本次论坛的主办方致意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对2018年夏季论坛暨中国城市竞争力(深圳)报告发布会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才公园的求贤阁召开表示祝贺,对大会的所有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第一次到深圳是35年前,也就是说1983年在广州第一次开中国规划教育会议的时候认识了倪老师,那时候我们的导师被聘请为深圳市人民政府的顾问,他让我到深圳来,也特别拜访了蛇口、南山区这个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地方,那时候蛇口只有几栋建筑,但是今天已经蔓延了几百平方公里的超大地区了。
广东省始终在改革开放的前列,深圳始终是在广东省的最前沿。这三十年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越变越好,现在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有5.6万平方公里、660多万人了,确实是世界知名的非常发达的区域。
我们讨论的课题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深圳的发布,这个报告是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的历史见证。在这些年来,我们同时有几个相关的报告,成长的时代都差不多,倪老师是非常清楚的,我们还有一个叫《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基本上也是在同时成长起来的。我记得2003年的第1卷,当时《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主题是“让中国城市沸腾”,今天我们新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主题是“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这个报告的发布过程,也看到了中国城市的成长,城市竞争力的各项指标、各项数据都在不停的研究推动中展现出来的。
这些学术界长期关注的课题,不同学科的学者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今天的研讨会论坛就邀请到了有学科背景的专家发言,期待各位来宾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百人论坛上多角度、多方位的交流,特别是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合作与发展,大家知道去年的7月1日,习主席在香港见证了国家发改委广东省、香港、澳门的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签订了《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今年3月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习主席又说“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机遇,携手打造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些都是我们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南山区、深圳市今后面临的重要任务。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是2014年在北京成立的,这是国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智库,论坛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三院的支持,论坛通过每年一次年会,四个专题论坛以及青年论坛等学术讲座活动,研究交流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作为高层级、多学科集成的智库,向国家决策部门提供自己的建议。
自百人论坛成立以后,均是基于人和城市化的背景来做的。2014年的主题是“人的城镇化”,2015年的主题是“城乡协同发展”,2016年的主题是“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2017年的主题是“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年的主题是“中国城市改革开放40年”。从2016年起,我们还在论坛的同期举办青年论坛,从2018年起,评选出每年百人论坛的青年学科奖,在今年的论坛上有四位学者获得了青年学科奖。在每年的专题论坛方面,春夏秋冬各有一次,去年相继举办了“城市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城市风景与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化与区域协调的发展”,“2007年凤凰财经峰会决策与市场”,今年的春季论坛我们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了“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交叉学科问题”的讨论。
尊敬的各位来宾,中国百人论坛的目标是大家共同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论坛,正如论坛的发起人之一所称“论坛的目的是形成我们中国城市的学术共同体”。在此,期待各位精彩的发言,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思想盛宴。
最后,预祝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8夏季论坛暨中国城市竞争力(深圳)报告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各位!
练聪:感谢毛其智秘书长的致辞!我相信专家的思想碰撞和真知灼见将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下面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先生致辞。
赵剑英: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年轻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集聚在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美丽的南山,举办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8夏季论坛暨中国城市竞争力(深圳)报告发布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支持和衷心地感谢!对该书的创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院、倪鹏飞研究员以及团队表示衷心地祝贺!更对南山区委区政府、南山区委宣传部表示感谢!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品牌成果报告,自首发以来已经有16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报告每一次发布都会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每一次发布都会有几百家媒体,政府部门也比较关注,为相关省区制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提供了诸多启示其参考。
今天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除了常规发布以来,我觉得最成功的主题之一就是40年,谁才是最成功的40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今年的发布在深圳召开,我想意义也是非凡的。
正如报告所言,改革开放40年之机,总结中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探讨其发展动力,诠释其发展原因,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而中国城市的发展中,我觉得深圳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可以说,深圳的改革开放发展的巨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重要标志,深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圳作为崭新城市,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事业,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敢为人先,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以深圳的树创造了深圳绿地,并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制造到深圳创业,从一座小渔村到具备国际影响的全球金融中心。科技创金融服务,区域金融功能互织,深圳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从跟跑到领跑,深圳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城市。
此次《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将深圳的创新力列为这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深圳的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造就了深圳发展的制度化、城市化、现代化,造就了深圳发展的基石。
明年是深圳建市第40周年,深圳仍然是年轻和充满活力的,它跨越39年的时间,成为全国GDP排名第三的现代化大都市,仅次于北京、上海。改革开放的第40周年,深圳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我们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圳面临新的机遇,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使深圳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圳应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创新功能,使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领军城市,再度成为样本,我想这是深圳在发展新时代的新的担当。
与改革开放同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也走过了四十年,是在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李先念同志的关爱下创立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专门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的出版机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专门从事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迄今共出版图书2万多本,年出书量2000余种,我们的许多图书都获得了国家级荣誉大奖。我们连续几年在海外馆藏的图书都是排名第一的,就是说我们的出口书数量比全球的任何国家都多,多年都占据第一位。我们也团结、联系了一大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与世界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在2016年和2017年成立了智力分社和法治分社,在引领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我们成为了主力军、生力军。
同时刚刚结束的北京峰会上我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关于中非研究关系发布了九本英文智库报告,也被送到了会场,这个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我说的这些数据是想说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具的智库报告是有国家水平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运用好我们广泛的资源,更好的研究、总结深圳以及南山的发展经验,更多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更好的方式服务好深圳的文化建设和社科研究。
今天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们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在南山区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今天终于在这里开了第一场发布会,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代表社科院来指导和指挥,也亲自到会,让我们非常感谢。我们也要参与到深圳的人文环境、文化建设等,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深圳不仅是深圳,也是中国的深圳,我们有责任、有使命,在改革开放新的起点上,把深圳真正建设成为全球性的新型城市,进一步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样板,这也是我们出版社应尽的绵薄之力。我相信在社科院的领导下,今天仅仅是起点,下一步我们会更多的推进这样的活动,扩大我们的合作成果。
中秋、国庆将至,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大家节日快乐、幸福安康,谢谢大家!
练聪:感谢赵剑英社长的致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代表了国家最高的学术研究和出版能力水平,正如刚刚赵社长所说,这次活动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的,王强书记对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出版社,以后来南山落地,来支撑深圳、支撑南山的发展,未来充满了期待。
刚才三位重量级嘉宾的致辞,让我们对《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充满了期待。接下来,我们进入本次发布会的第一个单元,请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先生,对《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进行发布。
倪鹏飞:首先,感谢南山区委区政府。我们知道在几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候,在改革的起跑区,开放的最前沿进行有关《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发布,是极具意义的。为了保持《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独立性,除了香港的邀请外,都不在外地发布报告,都是在我们社科院内部发布,也不邀请各领导来发布。今天在深圳的南山区发布报告,是我们16年来的第一次在社科院之外发布的,也是因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起跑区的重要原因,可以说深圳的成功也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成功的证明。为什么呢?在深圳发展遇到曲折的时候,在大家还没有看到深圳更辉煌的远景的时候,《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坚定的认为深圳是中国甚至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证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的判断。
其次,我要感谢中国社科院,感谢马援局长。《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成为品牌,与中国社科院的领导,中国社科院各职能部门、中国社科院出版社的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今天马援局长亲自到现场,也让我们特别感谢,这也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成为品牌的原因之一。
简单的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涉及各城市的排名,大家都很关注,也很有压力,但是我们的领导、院长都采取非常支持的态度来支持这个报告,给我们挡了很多“架”,这也是我们保持独立性的很重要的原因。
同时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的成立和发展,也有中国社科院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对《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持之以恒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出席今天会议和没有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的专注和支持,感谢长期以来支持和传播《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媒体。
下面由我发布201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深圳)报告,大概有五个方面,其中前几个方面,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PPT展示)
第一方面,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报告。中国社科院是从总体上关注中国发展的高端学术机构,所以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不是就城市讲城市,我们是从城市来看宏观,从城市看中国经济,所以《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从2015年开始,它有一个重要的专题就是从城市看中国经济的格局。我们有这么几个发现:一是中西部的核心城市正在崛起,就是大家说的二线城市。同时,南北分化特别加剧,过去说东北在衰退,现在不仅是东北,整个华北、西北的整体发展都在放慢,而相比、西南、中南、华南、华东这一代的新格局越发凸显。所以南北分化是中国经济的最大挑战,在未来会越来越明显。而且它的下降、分化的面在扩大,在由北向南延伸,现在不仅是华北地区,像山东等都进入了下降或放缓的局部。我们现在是东部也扩散成中心了,东部崛起,东中一体,以五带为城市空间格局正在凸显。二是“北雁南飞”成为新趋势,特别是人口向南转移,不仅是东北,华北、西北都向南转移,这也是非常影响的,尤其是是中部地区人口持续回流,北雁南飞,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特别激烈。三是东中一体趋势日益加强,这主要是产业侧比重要的发现。从城市群之间来看,城市群之间的产业空间在重构,制造业也正在向中部的城市聚集,高端服务业向东部发达城市群聚集,非城市群内城市制造业项城市群极具,产业机构区域低端服务业化。城市群内部也在发现新的重构,在成熟城市群内,制造业正在由核心区向周边转移,在非城市群或者是非核心的城市群,制造业还在向中心城市聚集。
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分项报告,主要有三项:一是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我的主要发现:十强分布: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北京、天津、苏州、南京、武汉,南京上升明显,进入十强,澳门则首次跌出十强;从区域格局看,总体呈现发达程度越是高度,分化程度越严重这一状态。二是中国宜居城市竞争力,我们的主要发现:十强分布:香港、无锡、杭州、广州、南通、南京、澳门、镇江、宁波和深圳。深圳排第四名。
以经济环境和以教育医疗为代表的基本公共服务环境大家特别关注,教育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教育在城市之间差异很大,所以它显得特别重要,教育环境总体水平还是可以的,同时区域之间和城市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三是可持续竞争力,主要发现:十强分布: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澳门、成都,其中成都提升明显。同时,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存在“东经110度”经线分割现象,这有验证了我们刚才说的东中一体格局的出现。
第二方面,中国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报告。
我在香港发布了以后,有一位专家比我总结得还好。我说中国在社区40年的发展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他说不是,好多人跟他说中国城市创造的是奇迹中的奇迹。
一是崛起:四十年城市星火燎原
过去40年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比人力:乡镇企业发展,建设小城;第二阶段(1992-2003年)争外资:建设开发区,万相工业,第三阶段竞土地(2003-2013年):炒房炒地,新城新区开发。
过去40年的发展成就:城市数量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发展惊人,今年城市化进程会达到59.%,接近60%,现在我们有8亿多人的人口在城市,当时只有1.7亿在城市;城市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也有了非常巨大的提升;城市的中间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小城市变成现在的城市群;城市的街道面积扩大了近8倍,比人口增长快了接近2倍。所以说是奇迹中的奇迹,星火燎原。
这里我特别想强调的是我们人力资源在这40年有巨大的提升,不仅我们的义务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40年的时间,我每年都做了统计,全日制高校培养的学生有1个亿,还不包括非全日制的。
二是经验:市场春风让城市星火燎原
企业要全球分工,人口要非农聚集,城市政府城市经营,下面绿色的叶子就是改革:一是使经济主体明确了责任权利,有了巨大的对自己负责的动力,这是中国经济、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动力。二是资源配置不再是中央政府计划。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农业人口为了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通过市场必然趋转到工业部门、服务业部门,转移到城市里,所以要非农聚集,他要找企业,要到沿海地区,那么这时候产生了全球分工,企业也是为了利益最大化,一方面要找工作,一方面要找土地、找政府。同时还有一点,这一点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中国的财税制度加上其他方面的制度,比如说土地制度等,使得地方政府拥有很大的权利。所以市场化以后,政府也是重要的竞争主体,一方面它去找企业,那么城市之间就有了竞争力。开始可能是为了打造环境,但是到后面就要通过城市建设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这几点相互结合,现在新的阶段就是说这四点已经相互偶合,推动中国城市的发展。但是在不同阶段,这四点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同时不同的层次也不一样,是不同的组合,它们之间也有竞争,这就解释了中国城市整体的崛起,为什么有的城市崛起快,有的城市崛起慢,有的在衰落,就是因为这几大点综合不同而导致的。
三是问题:过去的四大红利全面削弱。
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奇迹中的奇迹,但是也带来的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过去的四大红利正在削弱。土改革红利在削弱,人力、土地、外资红利全面消失。特别是90年代开展的重大改革,也在慢慢的消失,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不仅在消失,而且由于我们的改革还在路上,还处理半市场化的阶段,是办市场化的新旧交替,所以还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土地制度、户籍制度、金融制度,不仅使红利消失了,而且还有可能带来这些要素的流失,我们严重点儿说成“人财两空”,一是人往外流,连续五年的报告反映出高素质人群有50%的人希望投资到海外,二是企业资金的外流。这不是危言耸听。
下面这个图是外资数量负增长,是绝对下降的。
房价过高是导致大量移民的重要原因。
四是潜力:新时代人才红利日益凸显。
人才具有多重价值。从供给侧,人力资本、科学创新。从需求侧,消费扩张与升级。从政府侧,税收收入增加。对中国城市增长和升级。
我们也注意到人才的规模特别惊人,40年来到现在大学生1个亿和中专生数千万,这是我们的红利和潜力,因为下阶段我们要促进人才的发展、释放人才红利,以人才为动力来推动新的竞争,新一轮不得发展。
五是重启改革并发新红利、新引擎和新竞争。
六是40年:谁是最成功的40年。
深圳是这40城中最优秀的,整个广东有6个城市。
经验是什么呢?就是改革开放和创新是中国城市诚心的三大经验。
第三方面,中国竞争力的深圳报告。
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第一位。分项有:企业本体排名第52,当地要素排名第24等;
可持续竞争力:全国保持第四位。分项有:可持续竞争力、只是城市竞争力、和谐城市竞争力等;
深圳宜居竞争力:全国第十位。分项有:宜居竞争力、优质的教育环境、健康的医疗环境、安全的社会环境(第235位),舒适的居住环境、便捷的基础设施(第14位)、活跃的经济环境(第2位)。
深圳竞争力的未来。
2003年深圳的经济排在第四还是第四位,前面的是香港、上海等。当时其实深圳有一段时间比较伤感,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是“深圳,是谁把你抛弃”。在那个时候,我到深圳来做过一个演讲,我有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深圳依然具有强大大的竞争力。是因为我在调研的时候发现深圳在那时候已经有了民营高科技的集群,根据这一点我感觉深圳的竞争力很强大。整个国家的转型应该是在2003年才开始的,但是当时我们转到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上去了,所以产业体系的转移没有跟上,但是深圳从那个时候开始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后来我们报告的数据也证明了,大概在2010年左右,深圳的排名超越了上海,成为内地第一,2015年深圳的排名超越了香港,成为全国第一。我记得超过香港的时候,当时在深圳的好多学者都不认可我这个观点,他们在网上批评我,说我瞎说。现在深圳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我想大家是认同的。所以深圳的发展证明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判断是正确的。
今天我们说的是什么判断呢?虽然今天深圳在很好的形势下,但是全国的形势处于混乱的时期。今天深圳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深圳的转型升级已经初步成功。之前我在形容深圳的时候,我说深圳是“两岸猿声啼不住,青舟已过万重山”;二是一些重要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土地制度、住房制度的改革,内地推动非常困难,但是今年以来深圳住房制度的重大改革,可以确保深圳的科技创新、人才聚集,使深圳的经济保持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三是深圳在抢人才方面其实是早先一步的,在很久的时候,都可以把大学生落入深户,因此聚集了青年高学历人才。但是深圳的发展还是任重而道远:一是必须克服先发的劣势,克服城市所有的“富贵病”,就是当你富的时候就不想干了,这是深圳要防止的;二是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增速很快,但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与世界的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所以深圳必须要认真到这个问题,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方面,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因为不仅深圳要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引领中国的发展。
第四方面,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湾区竞合。
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新型湾区。
有一个背景,是全球趋势:一是金融与智能科技共同主宰全球;二是创新中心、智能科技产业聚集趁势正在迅速崛起;三是顶尖城市正在从全球城市向全球智能大都市群迈进。
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竞合基础。一是规模强大:人口、经济、产业;二是层次分明:有高端的金融、科技、制造,都是全球水平;三是功能互补,更香港的金融中心、深圳的科创中心、广州的综合中心、珠海的宜居中心、其他的制造基地;四是体系完整,大都市中心区,城市圈。
三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独特优势。其实粤港澳大湾区的劣势是它最大的优势,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
湾区一体化内涵:一是市场一体: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区内的商品、要素、服务、人力、信息等流动。二是产业一体:制造业及其换也,服务业及其环节。三是设施一体:关键是实现最便捷的联系。四是服务体系:湾区的公共产品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提供。
四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定位。
湾区目的:参与全球竞争,引领中国发展。
湾区定位:科技创新的新型湾区。
五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竞合对策建议。
目标定位:全球与湾区里目标,全球与湾区里定位。
合作与竞争:避免两个思维:小农思维,战争思维。采取两个行动:围魏救赵(你用我,我用敌)、凿壁偷光(打通之间的联系)。
对策措施:一是靠己扬长处。靠自己的力量,把长处发挥到最大化;二是借力补短板;三是携手抓关键;四是共同打基础。形成框架、形成补偿机制,这样才能够坐下来共同来切磋。
我想这些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进步,谢谢大家。
练聪:感谢倪鹏飞主任深入细致的解说!
我觉得刚才4位嘉宾的致辞信息量很大,引人入胜,相信大家都很有收获。我自己在听的过程中也萌发了一点想法,就是深圳作为改革开放40年来成功崛起的新兴城市典型,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发展经验,在快速发展面临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深圳未来的发展十分需要关于城市发展理论有效指导,衷心地希望研究城市发展的专家学者特别是今天在座的各位资深专家,更多地关注深圳以及南山这片热土,为我们提出发展建议和决策咨询。
发布会第一单元的议程到此结束,在第二单元还有4位资深专家学者将与我们分享他们的观点,第二单元的主持人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助理、重大项目/智库成果出版中心主任王茵女士。在此之前,我们安排了10分钟的休息时间,大家可以活动一下,到座位后方喝点茶水,然后我们进入第二单元。
谢谢大家!
王茵:大家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王茵。本次发布会得到国内城市发展研究领域专家的鼎力支持。在接下来的第二单元,将有4位资深专家就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为我们分享研究成果。
首先请香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先生发言。
叶嘉安: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可以参加《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发布,我们对这个地方了解很久,因为1998年我就已经来深圳交流了,所以当时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深圳要建四车道,又没有那么多车,但是再看现在,所以深圳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是奇迹中的奇迹。同时,也很高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经过16年的努力,基本上把中国城市的发展在这16年都做了整理,衷心祝贺《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发布,我们为倪鹏飞主任鼓掌。
因为时间关系,我争取在15分钟内讲完。
(PPT展示)
粤港澳大湾区对我来说是,在2001年的时候,香港政府施政报告就写明“我们尤其要加强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当时我们举办了很多研讨会,也做了很多合作,也做了有关不得做法。很重要的就是当时我们在广州举办了珠港澳交通网络规划与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研讨会,做了差不多18年,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做粤港澳大湾区呢?肯定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我们搞了这么多年都搞不好;二是因为在现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可能要重新来做了。这两个可能都是原因,可能我的理解错了。当然我们还会加强力度继续做好。
在1997年之后我们香港很注重不同的经商。在2003年我们施政报告中的四大支柱产业、金融业、旅游业、服务业、其他业务,有很多。都弄了很多,但是到后来,好像成果不大。为什么成果不大呢?
从1991年开始,广东省就已经做了珠三角城镇体系规划,曲建教授对这个也是很清楚的,从1991年到2014年我们都有做,不是我们没有做,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到2017年又有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很重要的。
那为什么现在还在探讨何去何从呢?就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因为当年我们的模式很多已经变了,所以要重新探讨。
这是1978年“前店后厂”的区域分工模式。“前店”是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从事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后厂”是珠三角: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吸引了香港工业的转移,进行产品的加工和制造,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如果没有当时1978年的改革开放,当时很多企业就死掉了,正好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香港和珠三角两地的经济发展实现双赢,使香港变成了国际城市。
我们香港1980年至2014年的经济转型是这样的。
“前店后厂”的经济发展模式还适用吗?我觉得已经很不行了,比较一下1985年和1995年之间的区别就知道了。
这是2005年的调查研究:珠三角中国内地工厂生产性服务业的来源地。现在珠三角自己的服务业已经起来了,香港的企业在珠三角还是比较多,但是它也在其他的湾区、三角里有。
这是2003-2015年香港和珠三角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
另外我们在2015年的调研,这是珠三角城际生产性服务业的网络,珠三角自己有很好的网络;但是如果对外来看的话,主要是北京、厦门,可以看到我们在珠三角利用的土地是越来越少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国际经济转变和中国经济发展和1980年是完全不一样了,所以造成我们要重新上路,重新思考大湾区要怎么样发展,这是很重要的。
198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排名第12,在2015年已经排名第2了。
在1980年香港的GDP是15.3%,现在只有2.8%了。
最重要的是香港和珠三角两地的生产总值比较,我们在2016年的时候做了一个研究。
珠三角与香港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买房子、买车、炒股票。深蓝色的线代表的是香港,2000年的人均GDP是这样的;如果看1980年的话,比我们差。
中国GDP美国之后世界第二,人均国内GDP:
美国59495美元(排名8):
中国9481美元(排名70)
珠三角:18484美元;
广州:22317美元。
深圳:27199美元;
香港:44999美元。
在70年代机器都是在美国、欧洲,很多人希望卖东西给我们,因为我们的产业以欧美作为很大的市场。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工业革命和生产模式。
工业革命1.0(蒸汽时代-工厂)已经过时了;在工业革命2.0当时我们香港基本适应了2.0,但是后来不一样了,已经是工业革命3.0了。深圳有腾讯、华为都出来了,把握了机会;现在到了工业革命4.0。
现代工业、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在20年前,你有5万块钱了不起了,香港还好,有60万元就不错了。20年后,我们香港还是20万,你们不一样了,随需应变就是100万。另外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生产工艺,都是在其他地方,如果我们发展新的东西,我们不能生产,没有地方给我们做,但是深圳不一样。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城市包括智慧市民、智慧交通、智慧政府等。
ICT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使用无处不在,现在也是人工智能、5G了。
另外就产生了共享经济和生活:共享经济-互联网、共享公共空间、共享私人空间-办公室、共享交通。
有一位很有名的科学家在1989年说是信息社会,1986年说是网络社会,我觉得现在他要再做的话就是智慧城市。
因为活动变了,空间需求变了,所以我们的规划也要变了。
我们现在从家中购物,比如说淘宝等,这就是购物中心的需求和选择,未来我们可能在家中上班。
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关系很密切。
近20年珠三角区域环境发生了变化:珠三角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市,国际市场联系的变化,“香港”店和“珠三角”厂的功能逐渐丧失,金融危机袭击市场。
未来的机遇:世界经济中心从欧美向中国转移,如何把握中国大陆的发展机遇(更高消费),中国大陆从外资接收国到外资输出国(打出去),“一带一路”(新的全球化)。
对共建有创造力、可宜居的智能型可持续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我们能做什么呢?一是建立快速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二是智慧科技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融合,三是加强地区的交流,了解和合作;四是国际和国内视野(内联-外联、打出去-引进来);五是建设优良可宜居的居住环境和营商环境;六是专业的服务精神;七是不断的创意。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通讯科技加强人流联系:一是提供快速网上电子商务签证;二是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商贸通道。三是提供网络一站式的服务。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细讲了,但我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信心满满,谢谢大家!
王茵:感谢叶嘉安先生的发言,他从香港视角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启发。
下面,请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梁琦女士发言。
梁琦: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好!
中国社科院连续16年进行了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形成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非常有现实意义,因为每个时期都可以通过这个报告看到。下面我谈一谈我对城市竞争力的当前认识。为什么说是当前认识呢?因为城市竞争力一定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城市的内涵不会变,但是我们的认识会变。
那么什么是城市的内涵呢?今天活动最典型的意义就在于集聚,那么集聚是空间经济学里的。那么城市是什么,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定义城市是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而当代的事情是城市的事情,区域的竞争是城市的竞争,世界的竞争是城市的竞争,城市是全球经济的主角。城市的竞争力和它的地位是密切相关的。什么决定城市的地位?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生产要素的优质与否决定了经济定位,经济地位决定了城市在层级体系中的层级地位。
一个城市的行为竞争力:一是要看顶级的城市竞争力,二是要看是否有顶级有序的城市体系。世界级的城市群首先应该有世界一流的城市,比如说东京城市群、纽约城市群等。而一个城市的竞争力首先是创新,我们的一线城市是所有二线城市的起点,二线城市是三线城市的起点。怎么说呢,就是这些城市的人们的平均收入,是劳动生产力。能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生活、工作的人都是我们的人才。
创新总是在发展的,因为城市是创新的体现。当然,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新农村、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田园等,但是我个人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是效率、公平的协调发展。人们经常说我们广东最大的问题就是粤西北和珠三角发展不协调,所以广东首当其冲的应当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对此我的观点是,协调发展首先要发展,然后才是协调。如果珠三角不发展,粤西北靠什么来协调?对于全国也是一样的,没有发展哪有转移支付的能力,没有转移支付就缺乏协调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其实不仅仅是城乡差距,从空间来看,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也不仅仅是东西差距,更是南北差距,这种差距就是区域的城市之间的差距,就是城市创新的差距。习主席刚刚说过,人才是第一要素,创新是第一动力。我认为人才是创新的不解源泉,而人才的质和量都体现在规模和力度的基础上,规模当然很重要,所谓的、我们所有的一线城市,首先就是人口规模都很大,所有城市的辛酸也就是人口的辛酸,但是城市的地域是有空间限制的。其实中国所有城市的人口密度是非常重要的,香港只有700多万的人口,我是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其实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要担心太多,我发现中国所有的城市都有进入潜在最优记录,潜在最优记录是动态发展的,如果你觉得城市太危险,这都不是因为人口太多造成的,而是你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所以不要从减少人口上动脑筋,而是应从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上做文章。
今天的城市竞争,竞争什么?城市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基础就是人口的竞争。大家都知道,中国当前的生育率降低、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一个有志于往上攀升的城市都意识到这一点,全国各大城市包括一线城市都掀起了人才争夺赛,实际上就是抢人大赛。在这方面我们深圳做得非常好,2017年深圳长住人口新增了62万,广州新增了42.56万,而上海、北京、天津都是负增长的,多少年来,我们深圳的人口聚集一直都是增长的很快,而且人才、人口红利是全国比较好的,这是深圳的辉煌。
我记得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内地很多城市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中等城市。有一次我很晚从外地飞到深圳,凌晨12点我在深圳深南大道上看到依旧是灯火辉煌,一派欣欣向荣,我为深圳骄傲而自豪。当然我们也有差距,我们在他们趁别人对人口严加控制的时候,抓住机遇,广开大门、敞开怀抱,欢迎各类人才来我们深圳,
其实城市是生产要素的集聚地,各类资源都很重要,各类层级的人才也很重要,高端人才很重要,地段人才也很重要,我们广东是人口第一大省、也是人才第一大省,先有人口再有人才,人口多就市场大,市场大就经济增长大、动力大,希望深圳继续在吸引人才、吸引人口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比如说大数据、AI)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对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大城市责无旁贷的要担当。一线城市是主力军,生活在这样城市的知识阶层的产业阶层都是创新的生力军,广东是全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我们理所当然的要担当,我们要满怀敬畏的展望未来。
广东是经济大省、是制造业大省,是民营经济的大本营。今天中美贸易战我们遇到了困难,但是我认为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表面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要深刻认识到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对制造业深刻的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不论国际形势怎么样,贸易战打到哪儿、打多久,我们都要相信,制造业永远是科技技术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坚持制造业立身,制造业强身,全国也是一样,要制造业立国、制造业强国。但是未来的制造业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制造业将会脱胎换骨,我们将会有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型制造业模式,未来可能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对此我们要有知识技术方面的储备,更要有思维观念的转变。生产力的变化还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也会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比如说产业组织。过去我们讲产业集聚,是地理空间的集聚,今天我们的集聚是虚拟空间的集聚,所以我们要重视虚拟集聚。过去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高楼大厦、交通设施等,今后我们要注重生产要素虚拟集聚的基础设施,那就是做好云、网、台端,对此我们深圳应该是有优势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还没有讲完,就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王茵:感谢梁琦女士的发言!接下来,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晓晶先生发言。
张晓晶:非常荣幸参加这样的会议,我本人不是城市发展研究的专家,但是我想谈一下政府和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我讲的题目就是“高质量政府与城市竞争力”。
昨天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协调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不是以政府的手来经营城市,更多的是让市场发展,后面的服务是由政府来做。
城市竞争模式:一是产业竞争(制造业:服务业),二是人才竞争(各地争抢人才),靠什么抢人才?靠好的环境、制度,所以根本上是制度决定的,城市的环境很重要,但是软件更重要,能否提供未来发展的公平机会,是更重要的,那么制度是来做,什么样的好制度都要高质量的政府来做。那么政府怎么样才算做得好;三是制度竞争。我觉得制度竞争在未来将超越城市竞争。
产业竞争:过去我们讲制造也很重要,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竞争,但是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一是各个地方都有五年规划,导致各地产业竞争的同质化问题严重。二是国家层面的特惠政策(选择性与歧视性),以及地区层面的特惠政策(歧视性与地方保护);三是注重制造业引资和引资规模;忽视服务业引资和人才引进(从FDI和FDE)。
人才竞争:一是真正的人才竞争恐怕不是那点优惠待遇,而是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二是人才竞争在一些地方成了变相“卖房”;三是“吸引人才靠广告,留住人才靠制度”,决定人才流向的是政策环境、发展空间、文化认同、人文环境等。
制度竞争与治理竞争:一是未来城市竞争,是高端服务业竞争(如世界金融中心与创新中心),体现的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竞争靠的是制度(如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巴塞尔协议》)和标准(5G)等等,不再是厂房和生产线;二是从产业、人才、制度,最终到治理。因为,制度一般来讲也是要由政府来提供。三是高质量政府是治理竞争的核心,是获取新时代城市竞争力的法宝。
那么我们能够能做什么呢?我们政府拥有的资源非常多。
(大家可以看一下PPT,这里的分类是七类资源。)
我个人认为,有四类资源:一是要素资源(土地、资金、资源能源、基础设施),二是财政资源(国有企业、财税收入、其他收费等),三是规制资源(准入、定价、特许权、频道分配等),四是政策资源(产业政策、各类财税金融等)。
政府和国有企业到底在整个经济中,在资源占据中是是什么样的地位?通过研究会发现,中国的国家政府掌握的财富和发达国家相比,看得很清楚,基本上日、德占了1%左右。这个数据里面我们没有考虑土地资源,如果我们再考虑了土地资源,那我们掌握的资源是非常多的,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国市场化指数(分项指标)的PPT。我们认为这样的变化不利于市场经济。
这是中国企业部门的国有资产占比(2005-2015)的数据。
这是我们的国有企业债务占比的数据。有段时间下降了,但是今天来看,还是在60%左右。
我们再看杠杆率的“分化”:国有企业对比民营企业。
去杠杆的时候一开始是国有企业不确定,但是在今年上半年,我们会发现民营企业在加杠杆,国有企业去杠杆。为什么这样呢?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在产能和环保风暴的影响下,由强制限产引发的供给收缩使得上游行业(主要国有企业)利润保持了可观的增速。
国有企业去了杠杆会怎么样呢?会负债。
这是总负债和营收的对比:国有企业对比民营企业。
那么怎么样才是好的政府?政府质量的衡量:一是国家能力。制度性公共品的提供(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的环境等)、税收能力、政府掌握和动用的资源、行政能力等;二是政府效率。国有资源(包括国有企业)的产出效率、宏观税负等;三是可持续性。财政赤字、政府债务规模及相应利息负担、社保基金欠账等;四是履约能力的政府,主要是司法效率、诚信等。
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高质量的政府呢?我对推动高质量政府的建议是:竞争重心转移与评价方式转换。过去是以GDP为基本导向的竞争模式,自上而下的评价。高质量发展阶段是要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导的竞争模式,自下而上的评价。竞争重心评价方式的变化恰恰成为推动高质量政府建设的基本力量。
最后,如果说40年前改革开放是从市场开始,不断的扩大、发展市场,那么现在我们的市场发展遇到了瓶颈,这个瓶颈就是政府治理。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展政府能力,政府能力发展了之后会扩张,所以要对其能力进行约束,把握责任政府和法治责任。在资源配置上,未来改革要以市场经济为基本信仰,并以此来调整政府的行为,不是以政府主导为信仰,让市场经济来配合。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我们给出的是既要目标,但是深圳可以,或者已经走在前面。
谢谢大家!
王茵:感谢张晓晶主任的发言!谢谢张教授,张教授是我的偶像级教授,他高效精准的发言讲到城市治理建设,我们出版社马上要推出一本书《治理南山,深圳经验的南山样本》,请大家敬请期待。
下面,请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先生发言。
曲建:感谢各位。今天《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发布,结合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点,我们回顾不是为了展扬我们的成绩,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我们这条路要怎么样走。我想从下一阶段,中国未来发展,城市竞争力核心要考虑的内容和大家进行交流。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正如倪教授所说的,过去四十年,中国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1980年深圳的人均收入为79美元,现在的人均收入是2.7万美元;1980年世界上号称最穷的地区人均249美元,现在我们忘记了我们的历史被非常还要贫穷,短短四十年,我们出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增长,所以今天我们讨论城市竞争力这一话题非常有必要。
通过这张图看,中国完美的呈现了一条抛物线。就是说中国引进来的和走出去的资本量之差所展现出来的这项指标。在1992年之前,中国资本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都少,也谈不上什么竞争力。1992年之后,中国引进来的资金量大幅度飙升,一直到2004年,飙升到引进来的资本量和走出去的资本量有迅速提升的过程。2004-2015年又用了11年的时间,中国的资本量积累起来,开始迅速的往下,两者之间的差开始收缩。到了2015年,中国走出去的资本量开始超越了引进来的资本量,预示着中国新时代要来了,就是竞争力的讨论内容要改变了,要考核走出去时代了。也就是说我们国家一个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展开了。哪一个城市在下一阶段引领中国的快速成长,就是下一个时代中国城市竞争力快速提升的城市。
我们来看一下欧美和这些国家的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大家都看到了刚才展示美国的人均GDP超过5万美金以上,香港4.4万美元的水平,深圳是2.7万美元的水平。南山区的人均GDP超过了5万美金。怎么样才能够让这么高水平的城市下一阶段还能继续增长呢,就必须在海外再建一个中国,再建一个城市,这是西方发达经济体所走的历程。如果在本土上挖掘潜力,它的GDP增量空间已经很难大幅度提升了,特别是在人均GDP超越了5万美金以后,那怎么办呢?就只能走出去。香港从1万多飙升到4.5万美元,就是因为它嫁接了珠三角地区,把珠三角地区的GDP增长量补贴到香港本土。对于深圳,中国向GDP向GNP时代转移,是排头兵,能不能走这条路,预示着中国海外建设能否成功,就是中国在海外再建设一个行业基地,撑住高端产业在本土的发展。
从这张图中可以很显然的看出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就是美国、日本、韩国的城市产业发展的路径。1950年的时候,美国走出去的投资量主要是煤矿等,和我们今天走出去的非常相似,这类能源类的投资,占到了美国当时的对外产生投资是70%以上。日本是在70年代达到了高峰,也是到别的国家挖煤、采矿,中国在2014年上升到46.7%。
通过指数我们可以看到,对外的加工组装产业成为经济增长,在海外建设美国的很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明天,这是我们经济学中的理念。日本是70年代之后走出去的量越来越高,韩国是在90年代,那么我们预计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制造业陆陆续续开展向外走出去,今后这个比例还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也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在境外创造海外中国的机会开始展现出来了。
这种形式和我们过去引进来的形式非常相似。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起端于中国的来料加工融入了全球的产业链加工,今后我们将进入带料加工,到境外进行加工,创造的产值可能让本土的创新的服务类的产业提高。
由于时间关系,我给大家讲一个简单的例子,深圳的手机行业,如果仅在本土生产手机,我们的空间也不大。在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手机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我们通过山寨版,深圳迅速的把西方的摩托摩拉、三星等手机一路追打,他们被迫退出中国市场,随后转型升级,限制CPU的限制,把本土手机进行了升级。而深圳的百万人员从事的山寨手机的生产、制作过程停止了。大家一看,中兴通讯芯片的危机第一次冲击,90年代那次的冲击比这次严重得多,当时有100万人下岗。怎么解决呢?深圳从2001年开始,有相当部分的山寨手机企业走出去,向其他的国家进行创新。因为深圳的手机企业发现,凡是在非洲地区,人们对手机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就是手机可以进水、可以很长时间不充电,防摔,这三大技术全是南山拥有自助产权的技术即是防水、防电、防摔。从深圳创造到非洲制造这个环节,为深圳的南山区进一步创造价值奠定了很好的空间。
所以我们今天说的城市竞争力绝不是简单的GDP的时代,而是追求GNP时代的到来,让城市有更好的发展。
现在全球正在掀起新一轮产业转移,所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搬迁了。
今天中国提出来的高质量的发展,更多的是对珠三角和长三角提出来的。倪教授所说的,中国的问题从东西的问题变成了南北的问题,整体上城市竞争力的内容要改变了:一是从本土竞争力的提高向海外竞争力的提高,以海外竞争力强弱来论英雄。二是要从要素推动型的增长向创新推动型的增长进行转变,随着创新能力强,谁就是下一个英雄。
我衷心地希望通过下一阶段,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运行良好的态势下,对中国城市竞争力进行新内容的植入,让我们国家引导中国城市的发展,明确新的方向,希望大家在新的四十年的发展中,创造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曲建先生的发言!最后,请倪鹏飞主任对本次论坛活动作总结发言。
倪鹏飞: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出席今天的会议,也作出了非常精彩的发言。不论是在致辞环节还是主题演讲环节,大家都谈了有关城市、有关国家发展的重要见解,这些观点非常一致。最强烈的共识就是“改革再出发”,包括方方面面的改革。还有一个共识是“人才”和“创新”。所以我想这次会议对南山区的发展,对于深圳市的发展,对于中国城市的发展,对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下一步的改进、传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特别感谢南山区委区政府给予这次论坛和《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感谢各界媒体坚持到现在,同时也说明了我们论坛的精彩。
谢谢大家!
王茵:感谢倪鹏飞主任的精彩总结!
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同志们,今天的发布会的各项议程已经顺利完成。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光临和充满热忱的演讲!感谢媒体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为了做好这次发布活动,几家举办单位通力协作,精心组织,在此也感谢众多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发布会到此结束,请各位专家和领导到台上来合影留念。
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