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先生致辞

发布时间:2008-09-28 14:32:44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

各位专家、各位嘉宾:

今天我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城乡一体提升城市竞争力”。

中国的城市基本上都带有不小规模的农村,所以,真正的城市竞争力,既要衡量城区,也要衡量农村,应当是指城乡一体的竞争力。

城乡二者分割,差距扩大化的发展,只能导致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和下滑的城市竞争力,反之,则会最终赢得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基于上述的考虑,成都市的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是寄希望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之上。

实际上,成都人口很多,达1000多万,再加上200多万的流动人口。所以,对我们来讲,提升城市竞争力,必须城乡一体化。以下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报告。

关于我们通过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选择,我们认为是基于以下三点:

第一,我们认为我们是贯彻了中央的决策思想。成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主要是加快带动农村发展的城镇化步伐,加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

具体体现在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在城市里面按照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城市群,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繁荣,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我们从目标上首先要改变农村的发展环境和整体的变化。我们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基本多予,基本上没有取。

第二,遵循了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在城乡的合理规律,拓展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实际上人口在城乡有序流动,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渠道和规模,促进政策在城乡有效调控,利益在城乡合理分配。我们在政策上城乡有效调控,资源上合理配置,产业上补充优势,人口是城乡有序的流动。这使我们感觉到,我们是遵循规律来做的。

第三,我们认为,我们的选择也是切合成都市发展的实际。因为我们是四川省的省委和内陆区域性的特大中心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我们俗称“三中心”,我们是西部的中心城市,但是我们的“三农”问题还很繁重,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成都市的财政收入、GDP分别是13%和接近30%的比例在增加。我们去年GDP达到了2371亿元。

我们对此做了分析。成都市按照高新区,还有一圈层,二圈层,还有远郊,大家知道,高新区人均GDP是9660美元,一圈层是城区5548美元,到成都之后,大家可以看到是这样的。我们平均是2500美元,二圈层是2572美元,而三圈层是1252美元。

另外,成都在整个的中西部,GDP的总量是第一位,暂时领先。武汉是2226亿元,但是这方面,武汉比成都相对好一些。第二位是郑州1650亿元,长沙是1515亿元,西安是1270亿元,成都是2371亿元。我们的GDP比较高,一般财政收入达141亿元,高一点。

2005年中西部省会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成都排在第三位。在我们前面的是呼和浩特,他们是12539元,接下来是长沙12434元,我们是11359元。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是在中西部地区,也是第三位。

从以上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虽然在中西部的省会城市,我们一些企业得到了显著的增长,但是我们是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的矛盾还是没有彻底解决。

我们面临的“三农”问题也很严重,我们选择一体化的发展。具体来说,在城镇方面,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4个大城市,4个中等城市。在农村也是贯彻要求,其中贯彻三个集中,改善农村的面貌。

总之,我们要把成都纳入城市化道路的进程,努力在“十一五”期间创建创业环境最优的大城市,这是我们的战略宣传。

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实践。我们2003年开始,当时在锦江区、双流县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定格和衔接,这个很重要,可以说,在中国的城市里面,做到这样的规划不多。因为有很多的矛盾,特别是土地规划和产业规划。

另外,加快控制性详规向区(市)县,建制镇,中心村的延伸和覆盖。

第三是实施规划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布局,规模、速度、节奏的战略管理。

我们是形成了区域核心,第一圈是城区,近郊和远郊,三个地区面临不同的矛盾。我们一个规划的重要思想采用的手段就是规划调控,资源整合,政策扶持,市场机制、环境保护。

我们做到“三个集中”,这样集约型的发展,系降低工业的成本,有利于制约使用土地,提高单位的产出,有利于集中搞好基础设施配套,节约投资成本,有利于政府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有利于转移农民和帮助农民增收。

具体地讲,我们通过三个集中,一个是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我们通过规划,将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提高投资强度产出效益。我们也是总结和了解了沿海地区发展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发展了这样的一批产业区。

另外加快了结构的调整,包括城市度的东郊工业区169户规模以上的企业搬迁改造,不宜在城区的企业迁到郊县,这样对近郊的发展起到规模作用。

另外,我们是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开展四方面的工作。前提是要坚决遵循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土地整理和农村拆院并院。现在我们已有的龙头企业有115家,带动农户面56.5%,已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12个,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第三,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按照前面介绍的,构建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体系,依据正确的原则。所以,我们农民搬家绝对不是轻易的,我们是非常慎重的。我们是增强了5个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而且我们现在5个中心城区和每个远郊的区县协调发展。因为在城区里发展工业,有农业县,但是原来有基础,这样带动了远郊。我们提高了14个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建设30个各具特色的重点镇,规划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

加快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县城和重点镇集中,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另外一方面的工作,就是加快发展中心城市的经济,重点推进承重的拆迁和改造,提高14个县城承载能力和规划建设中4个中心城市,建设30个重点镇,发展特色经济,带动区域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们全市历年规划建设农村居住区364个,建筑面积2013万平方米,集聚人口36.4万人,去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9%,,比2003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另外,我们说规划了30个重点镇,现在还有100多个新型的社区。我们的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会很快配套。

我们的第三项工作是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加大扶持力度。我们利用成都的优势,建立四大产业通过工业发展,我们通过园区的集中拆迁,现在工业的集中度是56.2%,去年工业对税收收入贡献为44.6%。

另外,我们发展服务业,这样积极扩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升级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在农村也是,我们是发展农业,包括生猪、蔬菜、水产等等十大产品,这样使农村产业实现规模化以后,也促进了农村土地有偿流转,流转之后,土地平均每亩产值增加了1500元。

截至目前,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700多万人次,失地农民和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206.5万人,劳动输出79.9万人。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50%以上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非农产业,去年农民人民纯收入4485元,增长10.1%。

第四项工作是以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加大了改革的力度。

我们重点抓的是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具体涉及到市场化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上突出“四个强化”,强化财政投资的政策导向,引导城市资金向农村流动,强化基础建设的重点倾斜,推动要素资源向农村配置;强化城乡市场的有效调解,促进扩大内需向农村拓展,强化区市县的城市经营,提高土地开发整理收益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截止目前,我市已筹集600多亿元资金投入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发挥市场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建设新农村的推进作用,加快使农村潜在巨大生产生活需求转化的现实需求,提高农村市场对生产能力的吸纳和扩大能力。我们推出“三改一建”,改水、改厕、改厨、建沼气,乡村绿化、美化、洁化等。还有就是这几年我们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民营经济的投资增长水平比较慢,2004年是559.7亿元,到了205年是799亿元。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市场资源配置,一个是锦江区的优化。我市锦江区包含一个乡五个村,他们发展乡村旅游,花卉产业,进行了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五朵金花”的模式,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河塘月色。去年财政投入2775万元,社会资金投入1.67亿元;去年花卉产值6560万元,增幅达59.1%无;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收入2.34亿元;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21元;去年税收1200万元,年增幅达300%,去年集体资产3583万元,年增幅达122%。

还有就是远郊的,是另外的一种形式,蒲江县实行土地整理模式。我们提出级差地租,土地整理每亩投入1.8万元,政府引导社会投资5400万元,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整理后新增耕地3796亩,新增耕地率17%,引进投资1.2亿美元的猕猴桃基地,带动3000农户增收。建设中心村1个、居民点2个,搬迁集中农户412户,1522人。这是非常好的。

第五方面是出台了70个建议,进行了财政整个,财政收入比较大,比上一年增长了25.4亿元,支持中远郊农业区和非重点镇农业产业经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扶贫开发的资金投入4.65亿元,撤销27%的乡镇,精简乡镇人员5000多名,将4345个村调减为2288个,减幅47.3%。

理顺农业、交通、水利、商贸、林业园林、执法等管理体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加强城乡管理衔接,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原来交通城乡是分的,水利也是如此。

到目前为止,我们全城镇从业人员每年增长23.7万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21.9万人,城镇失业率为3.0%,今年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还有对残疾人都有安排,我们的失业人员由政府安排,我们提供招聘等等。

我们还在进行积极的相关配套的改革,包括行政管理等方面。

我们的第一项工作是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为着眼点,我们建立社保、医保,建设以放心商店、放心药店,放心农资店为主导的便民服务体系,构建以帮困助学、帮困助医、安身工程为主脉的社会帮助体系。以后每年慢慢的提升,提高城市居民的医保。

接下来是我们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9.4%,我们是自由的,我们20多万人进入了医保。

另外,我们投资10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安排7.2万进城务工农民子弟到划片指定的中小学就读。

在公共服务方面,我们体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原则。在医疗卫生、义务教育、文化事业、社会保障方面下工夫。

第三方面,我们难点突破。

我们现阶段有三个方面需要突破,一个是要在提高推进"三个集中"的水平上取得新的突破。二是要在市场办法形成可持续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上取得新突破。三是在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要实现突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