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牛文元

发布时间:2008-08-30 15:13:05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早上好!我的演讲题目是“中国城市战略与可持续比较”。首先讲这个题目之前,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面临着五大基本趋势。第一,经济全球化。第二,社会网格化,大家一天也离不开由因特网提供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第三科技引领化,越来越注重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动力。第四,全球气候变化,也就是由于人类的发展,对于大气当中增加的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满变量的持续变化,将会带来生产和生活上的各种变化。第五,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基本目标。

    在这五大基本趋势的框架下,我们将中国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如何能够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之一。我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城市发展的重大挑战。

    世界历史的进程表明,中国目前正好对应着人和自然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瓶颈约束期,表现为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效率和公平需要调整和重建的关键时期。

中国城市面临的七大压力可以浓缩为人口与就业的压力,土地资源的供应,能源和水资源的压力,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完善等,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

例如城市空间布局和主题功能区的设计,例如城市自然灾害的预警和防治,例如中国城市人口密度等等的增长,例如人口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的提升。粮食安全和生物质量,资源和能源,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促进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友好型城市的基本任务。实现源头减量化,过程再利用和末端资源化的循环经济体系。

还有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废物的深度处理,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育,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和低碳经济,克服城市病以及相应智能交通和城市绿色建筑等等。支撑新兴工业化,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持新型城市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不但在全国,在全世界都比较碰到的问题,而在中国的665座城市左右,我们会碰到更大的压力,更大的挑战。

第二,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200年以前的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化率仅有3%,1850年7%,1900年15%,1950年30%,到2000已经接近50%。我们看到这个表上显示了发达国家,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德国,他们100年以来的城市率的基本变化。

中国是从1950年以来到现在将近60年的过程当中,中国城市变化的一个基本数据。由于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没有并一起飞,这个车轮比较落后,虽然我们作努力改进,仍然还存在同样的问题。

1947年,中国的城市69座,49年解放132座,60年199,65年下降到171座,1980年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增长223,90年447,98年668,到现在665左右。大家看城市本身的数量、规模,都在随着着发展的过程而增长。这光是数量还不够,更加强调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截止到2006年中国有330万个自然村,62万个行政村,3.7万个乡镇,2.1万个建制镇,2600多个县、市级单位,66多个城市,总体代表着承载着13亿人口的空间支架。

中国地区式的空间分布密度从东部向西部,城市本身的分布,格局,规模,应该说每个城市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调整。660多个城市的分布和规模应当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城市发展在区域中有两大转折:

1、向心集聚。2,反哺效应。尤其是东部进入反哺效应十分显著的阶段。

城乡本身收入的差距,随着近年改革开放以来在逐年的拉大。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个欣喜的现象,1983年以前,中国的行政体制是城乡分割,行政管理分割和地市分割的特征。1983年以后,通过地市合并,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2002年中国市域的地图表明,提供了城乡统和的基本条件。到了2002年,基本上就把城乡结合在一起了,就是由城市带动县,带动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城乡的空间格局。

城乡一体化必然要形成,包括地域资源的重组,整体收益期望值加大,抗逆的能力增强,城乡功能户部,共建共利共享,以及战略的形成。

三,统筹城乡发展,由于中国的城市化,60年当中走过了几个阶段,现在我们进入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前提,也是对执政合理性的最高认同。由“主流疲劳”带来的长期效应和心理预期在分配不公,机会不平等和社会不和谐的催化下,将会成为未来发展深层次矛盾的总根源,这也是沿岸时期毛泽东和黄炎培关于“政权周期律”讨论的核心所在。

中国城市范围内的基尼系数约为0.38,中国农村范围内的基尼系数0.35,但是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城乡之间统一算起来,整体的经济系数差异高达0.45,可以看出中国城乡分离和差异,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全局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之一。

中国东部地区的基尼系数约0.4,中部0.38,西部0.39,如果全部比较起来看,基尼系数高达0.46,中国的区域差异也已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

哈佛大学东亚中心的历史分析,明朝李自成中国的基尼系数0.64,清朝太平天国0.58,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0.60,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0.61,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当它超出0.55就可能引发全国性的动乱,乃至于政权的消亡。

UNDB2004年联合报告中指出,传统的城市化不仅造成了更加贫困的农村,也会造成城市中的大量贫民,成为导致拉美陷井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城市化是追求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不顾及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的根本,必然导致社会矛盾和动荡。以往我国的制度设计,管理体制和发展计划,一般都把城市和农村分开考虑,分别制订政策。这种二元华的思路,必然导致二元化的结果,严重缺乏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使得贫富差异,城乡差异的结果性矛盾难以从根本上得到克服。

传统的城市化所造成的城乡分离、城际分离,目前已经明显地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对全面达到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和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如何走出这条困境,已经成为当前化解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所在。新型城市化就是在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城乡一体化的总原则下,提升农民阶区财富的能力,实现农民从体能向技能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统一覆盖城乡全区域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平等,以及构建适应城乡一体化的政治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等。

只有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才能真正使城乡从异化走向同化,从对立走向统一,从二元走向一元,从而将和谐社会的第一矛盾,始终维系在安全之内。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为标志的新型城市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体。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价值,并平行地和深圳、浦东等等一起,我们能够把这样一个发展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将是我们下一步进行的非常重要的基本任务。

四,中国城市的能源消费。

一个百万人口城市的日代谢,这里面就看出一个城市每天要进入什么,排出什么。2005年中国煤炭消费22亿吨,温室气体碳排放8.8亿吨,二氧化硫2500万吨,COD排放1200万吨,这些都在世界的前列,而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城市地区。

据计算,每建1平方米的房屋需要占用土地0.8—0.83平方米,消耗钢材55—60公斤,消耗能源0.3吨标准煤,消耗混凝土0.20—0.23吨,消耗墙砖0.15—0.17吨,所以城市本身的建设就是一个耗能、好地、好资源的一个大户。中国城市住房的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30%,中国城市住房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7%,城市住房豪宅的占全国的总量32%,城市住房的用钢占全国用钢总量的2%。

中国城市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住宅能耗平均高3.5倍,建设豪宅的水平平均高30%,每平方米建筑用钢55公斤,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20%。这是哈佛大学做的中国和加拿大典型高层建筑的,比较北京、哈尔滨和加拿大的多伦多,可以看从外墙的比较,窗户的比较,屋顶的比较,损失达到3.5倍。

从能源密度方面进行比较,也就是创造更多的GDP财富,消耗能源的数量,在西方主要国家都已经转多了一个最高峰,进入右侧比较好的水平,而中国每年都在增加。我们统计了200多个中国的城市,各个类型的城市在比较的过程当中,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进入拐点右侧,多数城市都在拐点的左侧。宜居能源密度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关系分析,中国将在人均GDP达到4万到45000人民币的时候,可以基本实现能源密度的全面降低趋势。按照2020年中国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到2015—2018年期间,将达到能源密度下降的拐点,这将对全球的供需平衡和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周大影响。

中国能源研究应当逐渐的开始以节能、减排为中心任务的同时,要考虑开元的可能。由于我工作在中国科学院,因此我们对这一块更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加速能源的转化,这将是未来能源需求的一个重大战略。率先突破捕光蛋白生物光和能源的获取,目前的进展已经有了相当的突破。做好天然气的勘探和技术储备,组织空气能源的获取和传输,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一克氢可以释放出142千兆的能量,同时对大气有污染。截止到2005年全球产氢总量已达到3600万吨,绝大部分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中制取,而中国这种数量目前不到世界的1%。当然中国对氢的开发利用已经起用,但是仅仅是小规模、小范围的。

如何实现能源与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如何实现能源与资源创造采用的四倍跃进,实现能源与资源支持社会的永续持续,这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五,建议扬州市率先成为中国低炭经济城市。这个有三个基本方面的考虑,一个寻求发展方向,就是城市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寻求发展的方式,城市清洁发展机制的推行,寻求发展方法,实现城市的碳中和的技术,和碳源在本城市的范围内达到基本平衡。

探讨城市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作用机制,系统识别城市各类产业的能源消费特征,以及进而提出建设低碳经济型城市的体制、价值,将会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新任务。

在政策导向上,制定低碳优化导向的目标,制定更加严格的低碳控制标准,制定达到世界水平的能源战略规划。在增长方式上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低碳经济约束性指标,在能源、石油、冶金、建材、化工、交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当中强制推行低碳经济技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于扬州来讲,特别是最近改革开放以来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把以化工,以汽车零部件和造船技术为制造业中心的耗能、高排放企业,能够整顿到一个合理的基础上,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果能进一步发展到低碳经济的范围之内,我想会对中国660多个城市有启发,而且在世界上推行低碳经济的过程当中也会起来道路示范作用。

在发展模式上,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的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的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的创新。在这里补充两句话,在这种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应当说对于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在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方面,就是制度建设上创立一套新办法。第二,在科技能力,科技整体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形成尽早实现微笑区县,提升研发水平和创新水平。另外一方面,要进一步融入到现代服务业的高端,进入到制高点。这样我们就能够尽早的使一个城市背负着传统压力和挑战的情况,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台阶。这也是对珠三角,长三角和一些走在前面城市的基本要求,也是现在克服宏观调控当中所碰到的,无论是浙江、广东,为什么中小企业陷入一些困境的一个出路。

建议,扬州市创立中国首个低碳经济的碳平衡交易模式和炭基金制度,从而改变资源无价和环境无常的传统观念,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碳源碳汇交易规则的理论基础,依据质能生恒理论等。城市的碳源碳汇的平衡规则,碳源排放空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碳吸收能力作为一种收益手段,利用各类企业碳源谈汇的拥有量的不平衡,通过有效的交换形式,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和交易程序,使生态服务从无偿走向有偿,达到世界标准节能减排标准。碳源的节能者从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都要形成这样一个数量。

城市碳源碳汇交易实现生态效益价值,当某一企业碳源高于贪贿,应该经济杠杆必须补偿给贪贿价值高的企业,暨通过制度规则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实现城市生态效益的价值化实现城市生态效益的价值化。有一个前提…政策标准的制定者和监督实行的管理者,这样这种制度就可以有效的从制度一直到经济手段,共同早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充分认识低碳经济的扬州,是上一世纪传统模式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是新一轮经济周期突破增长瓶颈的整体构想,也是最大程度获取可持续能力和应对全球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新实验。我的报告到此为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