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经建-名牌战略:企业与城市共赢

发布时间:2008-08-27 00:21:01

    尊敬的王洛林院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上午好!感谢论坛为青岛提供宝贵的机会参与交流,能将青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享,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名牌战略:企业与城市共赢。

    经济全球化及与其相伴相生的竞争全球化,使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城市的竞争力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前景和国家的未来,提升城市竞争力是中国城市应对国际和国内两个竞争的先发之策。近年来,青岛市把提升城市竞争力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战略性任务给予充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把实现企业与城市共赢的名牌战略作为重要切入点,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青岛名牌战略的推进历程

    青岛企业的名牌之路经历了由名牌产品向名牌企业的演进,全市的名牌战略实施逐步由培育城市品牌、促进品牌经济发展向打造品牌城市深化。

    青岛是一个仅有百年历史的年轻城市,从她的诞生就与名牌结下了不解之缘。重质、守信的品牌意识一直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青岛许多老企业都经历了一个自发创品牌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青岛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名牌战略。1984年,青岛市出台了《1984—1990年重点产品发展规划》,规划确定了57种产品优先发展,日后享誉海内外的海尔冰箱、海信电视、青岛啤酒都在规划之列。此后,全市对重点产品和企业注入了大量优势资源,造就出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青岛工业实现了由全面发展战略向重点发展战略转向。同时,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品牌意识和市场竞争力,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了争创“青岛金花”活动,定期在国内外举行规模较大的名品展示、展评和展销,提高青岛名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青岛啤酒、双星运动鞋、海尔冰箱、海信彩电、澳柯玛冰柜等一批品牌开始享誉全国,青岛工业开始由重点发展战略进一步向名牌发展战略升级。

    1994年,市政府又在全市启动以“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名牌战略。全市各行业认真总结前几年创名牌的经验教训,研究制定了新一轮名牌产品培育发展政策措施:狠抓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着手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体系;积极引导资金投向新产品开发、先进设备的引进及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推进技术创新工程,鼓励和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技术开发能力,不断为名牌产品注入新的技术含量和活力。经过近10年的努力,全市目前已入选全国驰名商标6个;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5个,列全国城市之首。海尔集团以拥有12个名牌产品成为全国拥有中国名牌最多的企业。

    90年代中后期,工业领域名牌战略的成功实施,激发了全市其他行业创名牌的积极性,名牌战略迅速向其他领域延伸。1999年,我们提出了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名牌战略; 2000年开始,先后在全市开展了“创服务名牌、树青岛形象”、“单位学海尔、个人学许振超”和“个人创一流业绩、企业创一流品牌、社会创一流环境”活动,加快“平安青岛”、“文明青岛”、“繁荣青岛”建设。目前在公益性服务行业和党政机关已经形成了“96111”、“情满旅途”、“市情信达”等一大批有影响的服务品牌和政务品牌。近期,为了更好地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我们又在全面深入的调研的基础上,从促进品牌经济发展、机关单位创品牌和窗口服务单位实施品牌发展三方面,全面开展“发展品牌经济、打造品牌城市”工作,把名牌战略推向新的高度。

二、青岛推进名牌战略、促进企业与城市共赢的主要做法

    增强名牌意识、发展品牌经济、形成品牌优势、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独具青岛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实现企业与城市共赢的历程中,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第一,坚持做大做强,促进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名牌企业集聚。一是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组建了海尔、双星、海信等大型企业集团,使其在较短时间内走完了国外知名企业需要多年才能走完的发展之路,为其壮大规模、争创名牌奠定基础。二是支持和鼓励名牌大企业加快实施跨地区经营和低成本扩张,在调整重组中壮大。目前,海尔已拥有10个国内工业园、13家海外工厂;青啤兼并和控股西安、扬州等地40多家企业;双星集团在国内新建、控股和租赁了17个生产基地。

    第二,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增强企业自主发展能力。一是理顺企业管理体制,减少行政干预,先后将青啤、海尔、双星、澳柯玛等一批名牌企业从主管局分立出来,缩减管理层次,扩大发展空间。二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全国率先撤消了企业主管局(公司),建立了“国资委—国有资产运营机构—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营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目前,青岛大企业集团普遍形成了“六个一”的发展模式:即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一个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一个上市的子公司,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一个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和一个国际知名的合作企业。

    第三,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领军力量,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骨干、企业研发中心为基础,不断完善全市“塔型”研发体系。全市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青岛被列为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海尔、海信被确定为全国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二是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自“八五”末,每年确定30个重点名牌产品技改项目,优先扶持。“十五”以来技改累计投资350亿元;争取国债项目46个,总投资84亿元,贴息9亿元,使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三是推进产学研结合,进行联合创新。搭建科研部门与企业特别是名牌企业的信息交流平台,连续12年举办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全市“十大”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达60%以上。

    第四,优化环境,为实施名牌战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强化舆论宣传,对于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市政府积极予以表彰奖励,并将其作为城市品牌纳入城市宣传之中,与城市形象提升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知名度。二是积极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我们积极实施了以“转变职能、规范审批、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效能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管理体系改革“五项工程”,对33条交叉职能逐条进行了理顺,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干预。行政审批事项由1263项减少到499项,建立了公务员效能投诉制度。三是政府不断向企业学习,通过创立服务品牌营造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模式。各单位不仅提出了各自政务品牌名称,明确了品牌内涵,而且形成了一整套服务理念,积极开展政务流程再造,不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效能和水平。

    第五,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为实施名牌战略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一是改革企业领导人管理体制,陆续把企业高层人员管理权限下放,推行人员分类分层分级管理,保证了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落实,激发了企业家的创业激情。二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着眼,努力保持企业家队伍的稳定;成立了全市企业经营者评荐中心,为企业评荐、储备了大批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三是坚持完善激励和监督机制,推行以基薪和风险收益为主的年薪制和股权、期权奖励制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寓保护于监督之中,极大激发了企业家的创业积极性。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提升城市竞争力,是时代的要求。从企业名牌到城市品牌、从品牌经济到品牌城市,青岛在实施名牌战略中找到了企业与城市融合共赢、共同提升竞争力的纽带。但是我们深切感到,伴随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的推进,我们正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尽快加以突破。我们愿意借助参与此次论坛的机遇,虚心向各地方和各位专家学习请教,补青岛之短、创青岛之新,在实现企业与城市共赢、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