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3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澳門城市競爭力報告”发布

发布时间:2014-02-27 10:14:45

                         


建設可持續競爭力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2013523日澳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澳門工商聯合會主辦,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與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會承辦2013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澳門城市競爭力報告”發佈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史丹教授,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先生,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先生澳門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任楊允中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倪鵬飛教授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會理事長吳國壽澳門科技大學行政與管理學院劉成昆教授等出席了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研究團隊,澳門經濟、社會、環境等公益協會、研究會及其新聞機構代表出席會議,會議發表了《2013中國城市競爭力(澳門)報告》。

本報告首次使用經濟增長和經濟密度兩個指標,構建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當前短期競爭力)指數。使用宜居、宜商、和諧、生態、知識、全域、資訊和文化等8個方面68個客觀指標,構建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未來長期競爭力)指數。同時確定可持續競爭力的理想城市基準:具有能夠確保當前和未來持續有效率地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為世代居民提供更多福利能力的城市,具體包括:以人為本的宜居城市、創業至上的宜商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諧城市、環境友好的生態城市、創新驅動的知識城市、城鄉一體的全域城市、交流便捷的資訊城市及開放多元的文化城市。這套指標和基準同時也是新型城鎮化的指標體系和目標基準。根據以上指標體系,本報告首次全部使用全市客觀資料(包括市轄縣),對2012年中國兩岸四地293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和287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進行了實證研究。

2012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港澳臺地區、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三分天下;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臺北、廣州、北京、蘇州、佛山、天津和澳門;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港澳臺地區、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三分天下;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澳門、杭州、青島、無錫、濟南;宜居城市競爭力:東南地區宜居優勢突出,西部地區整體水準較低。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澳門、無錫、常州、珠海、蘇州、威海、海口、鎮江和中山。宜商城市競爭力:大抵與經濟發展程度保持一致;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廣州、佛山、蘇州、深圳、武漢、青島和杭州。和諧城市競爭力:二、三線城市和中小城市和諧度較高,“北上廣”均未進入前十位;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澳門、濟南、西安、深圳、青島、威海、大連、廈門和寧波。生態城市競爭力:江西和山東表現優異;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澳門、香港、南昌、隨州、上饒、黃山、景德鎮、煙臺、九江和廣州。知識城市競爭力:廣東、江蘇、浙江三強鼎立,三省佔據前50強的36%;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南京、杭州、廣州、天津、武漢和大連。全域城市競爭力:東、中、西部梯度差異明顯;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澳門、深圳、上海、東莞、北京、廣州、蘇州、珠海和無錫。資訊城市競爭力: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優勢明顯;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廣州、香港、北京、深圳、杭州、無錫、南京、重慶和青島。文化城市競爭力: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統領前十,香港獨佔鰲頭;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蘇州、廣州、杭州、青島、天津、南京和佛山。報告研究發現:第一, 2012287個樣本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呈現出Fujita etal.(1996)所預測的典型的“”規律。第二,城市可持續競爭力與距海距離的正“U”型規律。第三,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在區域間及區域內部城市間的差異均十分顯著。第四,中國城市的各分項競爭力與理想城市的狀態相距較遠。

本次中國城市競爭力(澳門)報告發現:澳門綜合經濟競爭力2012年度排名總體靠前,在全國除臺灣城市外的287個城市中,排名第10,效率高,綜合效率競爭力排名第2,但增長緩慢,綜合增量競爭力排名第252,內因在於狹小城市區域中形成的“一業獨大”的單一產業結構。博彩業在本地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過大,始終是一個影響澳門經濟結構轉型的問題。

2012年澳門可持續競爭力整體領先,多項指標名列前茅,創新驅動成為“短板”,在全國除臺灣城市外的287個城市中排名第6,處於全國上游水準。澳門可持續競爭力在全國的排名與其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基本一致,城市投入和產出大致匹配。

澳門可持續競爭力的八個分項在全國的排名,多數位居領先或上游水準。其中,生態城市競爭力排名第1,這表明澳門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亦保護了環境,澳門的經濟增長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模式。

全域城市競爭力、和諧城市競爭力及宜居城市競爭力均列第2位,這三類指數側重于居民收入、社會保障和人口素質,都包含了人的因素,亦強調了政府善治、為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反映了澳門政府的許多政策措施改善了民生、增進了居民的福祉,反過來也提高了居民對政府的滿意度。

文化城市競爭力、宜商城市競爭力與資訊城市競爭力排名分別為第29、第12和第42,亦處於全國上游水準,澳門奉行市場經濟制度,投資營商手續簡便,外地與本地投資者成立企業的程式相同,並可通過“一站式”服務協助處理各項行政手續。澳門具有自由港、單獨關稅區地位,實行簡單低稅政策,企業所得稅最高稅率只有12﹪。澳門擁有廣泛的國際市場網路,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尤其與葡語系國家聯繫密切,參加的國際性組織達50多個,商業運作準則與國際慣例相適應,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發展業務提供理想的環境。澳門具有CEPA(《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獨特優勢。

知識城市競爭力排名第76,處於全國中游偏上水準,成為澳門可持續競爭力的“短板”。澳門的科技創新能力排名靠後與澳門人力資源不足、產業結構相對單一有關,旅遊博彩業為澳門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對就業人口的教育水準要求並不高。

報告建議:澳門的目標定位是成為可持續競爭力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實現從世界博彩之城向世界旅遊休閒之都的戰略轉移,澳門需揚長避短、統籌兼顧,不斷增強可持續的城市競爭力。

第一,鞏固博彩業的競爭優勢地位,推動經濟適度多元,適當放開、漸進降低博彩業進入壁壘,促進澳門博彩業的寡頭壟斷市場結構向壟斷競爭市場結構轉化,引導博彩公司在競爭中提高水準,亦可逐步緩解澳門經濟增長對博彩業的高度依賴,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提升澳門的長遠競爭力;

第二,打造多層級的區域合作平臺,促進區域深度融合,澳門需借助橫琴開發,與珠海深度融合,不斷加強與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區域合作,加快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合作平臺,以區域合作保障產業多元化的順利實施,消除經濟長期增長的土地和資源瓶頸;

第三,統籌解決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加快人力資本積累,澳門要將本地居民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與經濟增長和產業發展統一考量,深入分析人力資源的數量、素養、結構、分佈的變化趨勢與澳門經濟社會變遷以及資源、環境的相互影響,並注意兼顧外地人才引入與本地人才培養,加快人力資本的投入和積累,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理順經濟增長與改善民生的關係,實現以人為本的善治,構建中央公積金制度為主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利於穩步提升澳門的長期競爭力。

這份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藍皮書是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的第11次年度報告。報告對澳門特區政府部門、相關企業、研究機構、社會公眾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意義和研究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