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中國(澳門)城市競爭力發佈會新聞稿

发布时间:2015-05-28 15:15:00

20155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和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共同舉辦“2015中國(澳門)城市競爭力發佈會

中聯辦文化教育部副部長浦海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助理院長、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研究員、澳門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龐川教授、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楊允中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劉成昆副教授、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李超助理研究員、王雨飛博士後出席了會議。會議由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辦公室主任佘銓榮主持,財經院院長助理倪鵬飛等代表課題組對研究成果進行介紹。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倪鵬飛研究員牽頭,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聯合完成的。該報告每年調查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29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根據課題組長期研究和實驗,按照指標最小化原則構建的一套指標體系,作出城市競爭力的評估,每年5月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至2015年已持續13年。

城市競爭力指標體系由衡量當前短期競爭力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和衡量未來長期競爭力的可持續競爭力指數組成。前者包含綜合增量競爭力和綜合效率競爭力;後者包含知識城市競爭力、和諧城市競爭力、生態城市競爭力、文化城市競爭力、全域城市競爭力和信息城市競爭力。

2014年兩岸四地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最具競爭力的前十位城市集中在港澳臺地區、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臺北、廣州、天津、蘇州、北京、澳門、無錫。

2014年兩岸四地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最具競爭力的前十位城市集中在東南地區和港澳地區,環渤海地區相對薄弱,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澳門、深圳、廣州、杭州、蘇州、南京、廈門。

2014年度澳門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為0.423,在29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9位,其中綜合增量競爭力指數為0.034,排名第232位;綜合效率競爭力指數則高達1,位列第一。可持續競爭力指數為0.818,排名第4位,僅次於香港、上海和北京。澳門城市競爭力總體上呈現出以下特徵:

第一,綜合經濟競爭力穩中有升,增量和效率競爭力高下懸殊。2014年度澳門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第9位,與2012年和2013年相比上升了一位,穩居前列。綜合增量競爭力指數為0.034,排名第232位,位居末列;綜合效率競爭力指數則高達1,雄踞榜首。

澳門的綜合增量競爭力連續三年徘徊在200名以外(過去三年分別排名第252、第213和第232位)。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微型經濟體,澳門的經濟發展對外依賴性強,每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以博彩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和整體經濟就容易受到較大衝擊。經濟增長波動,致使增量GDP偏低,影響了綜合增量競爭力的表現。

第二,可持續競爭力總體水準領先,多個分項優勢明顯。2014年度澳門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第4位,超越深圳。從可持續競爭力分項來看,多個分項城市競爭力具有明顯優勢,和諧城市競爭力、生態城市競爭力、文化城市競爭力和全域城市競爭力的優勢尤為突出(分列第2、第3和第4位)。

澳門的知識城市競爭力和信息城市競爭力欠佳,分列第39位和第20位,相對於其他4項遙遙領先的分項排名,這兩項成為影響可持續競爭力的短板,而降低澳門的可持續競爭力的一項關鍵指標是科技經費支出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嚴重偏低,澳門科研經費支出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僅有0.08%,遠低於全國2.89%的平均值,知識需求不足;同時,澳門的專利數和論文發表數偏少,科研、技術、金融從業人數較少。

從全國的一般規律來看,科研經費支出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偏低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比較靠後;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居前的城市,相應的科研經費支出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亦較高。加大科研投入,優化人力資源,促進知識經濟發展,方能提升和維繫較高的綜合經濟競爭力。

澳門正在致力於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基於澳門的經濟結構單一,科研力量薄弱,知識經濟發展不足,澳門必須對內著力推進產業適度多元化,對外加強區域合作。為維繫和提升澳門的城市競爭力,相應的政策建議包括:

第一,在健康有序發展博彩業的同時,提升非博彩業因素,支持會展業、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推動多元經濟,改變單一的經濟結構,降低外部不利因素的衝擊。

第二,通過加強與廣東自貿區的合作,落實中山翠亨新區粵澳合作示範區的建設,儘快明確澳門的習慣水域管理權並適當擴大水域範圍,全力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克服本澳土地狹小的限制,獲得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第三,加大對科研的支出,設立產業發展基金,資助中小企業進行創新;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鼓勵澳門青年創業,引導青年走出澳門參與區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