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0》香港發佈會

发布时间:2010-05-20 14:37:19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0》香港發佈會

 

主辦: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協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所、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2010427,香港)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發佈會於2010427在香港舉行, 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協辦。 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由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教授牽頭,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共同攜手歷時大半年時間聯合完成。

 

1)     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

 

利用客觀資料對兩岸四地294個地級以上中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進行定量分析。

綜合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為: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天津、高雄、大連、青島。20052009香港連續5年被評為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

綜合增長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為:鄂爾多斯、鐵嶺、通化(前三個城市並列)、遼源、松原、營口、清遠、白山、包頭、巴彥淖爾。香港居289位。2008年香港居第288位。

經濟規模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為: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東莞。2008年香港居第2位,2009年上升1位。

經濟效率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高雄、新竹、台中、澳門、深圳、東營、台南、東莞。2008年香港居第2位, 2009年上升1位。

發展成本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海口、亳州、三亞、香港、成都、咸陽、隨州、常德、長春、基隆。2008年香港居首位。

產業層次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北京、台北、新竹、深圳、上海、高雄、台中、基隆、台南。2008年香港居第2位,2009年上升1位。

收入水平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澳門、上海、深圳、台北、北京、新竹、廈門、高雄、鄂爾多斯。2008年稱為生活質量競爭力,當年香港也居首位。

 

2)     香港城市競爭力表現

 

從近五年的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來看:香港連續多年一直保持第一。相比國內其它城市,香港在綜合競爭力上具有絕對優勢,但與內地領先城市差距越來越小。儘管近年來內地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發展勢頭強勁,但短期內都無法超越香港。

 

香港因經濟規模較大,基礎比較成熟雄厚,在綜合增長競爭力近五年排名均靠後,但綜合增長依舊保持穩健勢態。

 

香港的經濟規模優勢有弱化趨勢,並且越來越明顯。上海在經濟規模上已有趕超之勢,2005-2009年香港和上海的競爭力指數差距在逐年減小,五年的差距分別為:0.260.200.170.130.09

 

香港在經濟效率上遠遠高於內地城市,值得內地城市學習和借鑒。內地城市經濟的發展模式應儘快從低人力成本推動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長模式向內涵式轉變。

 

發展成本競爭力主要是指城市發展過程中對資源的消耗和環境污染的依賴程度。近五年來,香港在該項指標的排名上具有相對優勢,但弱化趨勢明顯。

 

服務性產業是香港的主導產業。香港的高科技產業所佔比重較小,產業升級緩慢。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香港的產業層次競爭力暫時處於領先,但呈現弱化趨勢,北京與香港的差距在逐步縮小。

 

香港具有較高的居民收入和公共收入,居民的生活條件和質量較高,並且可以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服務設施。城市功能完善,收入水平競爭力高。

 

3)     香港未來城市發展的戰略對策

 

高端引領戰略,成為全球城市。香港在關鍵領域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其金融、貿易自由度、法制建設、經營管理等均在全球各大經濟體中處於領先地位。作為全球標杆城市,香港要在全球城市競爭中高端定位。在廣泛深入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的同時,既要帶動亞洲經濟發展,同時帶動中國內地區域經濟一體化,特別是引領珠三角大都市圈走向世界。

 

統籌全國規劃,重新定位香港。在全球化和中國城市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中央及各級政府應著眼應對全球城市競爭,謀求全國城市共贏發展,迅速調整大中國城市體系規劃,並將香港、澳門甚至台灣納入新的全國城市體系規劃。對香港進行重新定位:將香港建設成全球城市。積極爭取中央政府將香港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確認香港世界級城市規劃,香港自身也要制訂長期戰略規劃。

 

提升產業素質,領導關鍵產業。香港政府應該制訂清晰而有效的產業發展規劃及政策,促進香港產業整體素質逐步提升。對於知識產業,香港政府應創造環境、提供條件,有重點地扶持和吸引關鍵高科技製造業和知識性服務業。

 

促進軟體接軌,加快硬體直通。香港要建設全球城市,需要加快與中國內地,尤其同珠三角的一體化。推進軟體一體化。逐步豐富和完善CEPA,逐步實現人員、貨物、服務、貨幣、資金、技術、資訊的自由流動,人民幣、港幣自由兌換。實施“一地兩檢”。

 

推進硬體一體化。在硬體方面,儘快將香港納入全國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運營體系,實現基礎設施的無縫連接和直通。

 

建設教育樞紐,改善生活環境。建立適合香港發展的高水準的市民終身教育體系;普及高等教育,重視創新能力培養。與內地密切合作,共同治理城市和區域環境污染,精心打造宜居環境。

 

提高科技地位,引領知識經濟 香港應定位為全球創新科技中心。香港政府應制訂“建設創新性城市”的戰略,支持香港科學和技術的基礎和應用研究。要創造有利的營商環境,使自主創新成為推動香港經濟成功轉型和知識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4)     城市競爭力研究結果評述

 

香港中文大學楊汝萬教授、香港亞太研究所沈建法教授出席發佈會評述研究結果。楊汝萬教授首先指出2010報告的主題是競爭力:城市與國家同進退,這是一個合理的角度審視中國城市競爭力與中國日益增加的經濟實力。報告關於中國城市競爭力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五年香港與其他中國城市競爭力的相對差距已經縮小。雖然與其他中國城市相比,香港仍然有顯著和獨特的優勢。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中地位的提升,這些優勢必須進一步加強和創新,使香港在未來全球經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報告第10章討論香港的城市競爭力,說明了香港在中國、亞洲和世界中現有的比較優勢。報告設想香港可以發展成為亞洲的領先城市,超越東京,與倫敦和紐約一起成為三大全球金融中心。

 

沈建法教授指出,《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連續5年把香港評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有必要研究香港的城市競爭力多年來有否顯著的變化。中大的研究小組設計了一個香港的城市綜合競爭力指數,包括經濟表現、全球聯繫、社會狀況及環境素質四部分。分析此指數自19902008的變化。指數最差為0,最好為100。發現香港城市競力指數1992年最低、2008年最高。從19902001年,城市競爭力指數隨時間起伏,但整體呈緩緩上升之勢。自2003年,城市競爭力四個部分均顯著改善,城市競爭力指數也穩步提升。城市競爭力四個部分中,以全球聯繫的增強最為穩定。經濟表現與社會狀況於1997年前後大幅波動,分別在2000年及1997年達到低位。環境素質在經濟較差的1998-2002年期間最好。自2004的低位以來,環境素質有所改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金融業僱員佔總就業人數的比例、全球聯繫、預期壽命等方面的改善對香港城市競爭力指數的提高有穩定的貢獻。反之,社會貧窮、高樓價及空氣污染為香港現時面臨的三大問題,影響社會穩定及環境素質。為了改善香港的城市競爭力,政府與社會應採取經濟、社會及環境等多方面的對策。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總裁鄧淑德女士總括時說:「未來香港作為全球城市,就是要發展成為國際一流大都會。香港可以依託中國內地,又不局限於中國,致力於服務亞洲和世界,成為亞洲和世界跨國公司的總部集中地。因此,改善生活環境、發展香港成為教育樞紐、制訂有效的產業發展策略、將香港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作為中國的全球城市、與內地城市相互合作及協調等多項建議的實踐,都是保持香港能站於世界先行位置的重要關鍵。」        

 

如有任何垂詢,請與「基金」傳訊事務經理周伊萍女士聯絡,電話: (852) 2865 3529 / 6030 6025;傳真: (852) 2861 3361; 電郵: jimmie_chow@betterhongkong.org; 網址: www.betterhongkong.org

 

*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原乃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所負責項目,在倪鵬飛教授的多年努力下,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了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倪教授被任命為研究中心主任,而中心成立揭牌儀式剛於昨天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發佈會上一併舉行。

 

- -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香港中環花園道1號中銀大廈61

電話:(852) 2861 2622                         傳真:(852) 2861 3361

電郵:mailbox@betterhongkong.org            網址:www.betterhongkong.org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由一群在香港商界及社會上具影響力的人士於1995年成立。「基金」一直致力與外國社會保持持續而緊密的合作關係,積極向她們介紹香港的最新發展及成就,令國際社會對香港和中國的發展有更深入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