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2》香港發佈會
主辦: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協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2012年5月23日,香港)《2012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發佈會於2012年5月23日在香港舉行, 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協辦。《2012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由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教授牽頭,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共同攜手歷時大半年時間聯合完成。本年度的主題是 “競爭力:篳路十年鑄一劍”,對中國城市競爭力10年進行了回顧。是次新聞發佈會除得倪鵬飛教授親臨主講外,「基金」亦特別邀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林建甫教授、澳門科技大學行政與管理學院劉成昆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亞太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計劃主任沈建法教授出席評論及分享意見。
1) 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
2011年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杭州、青島、長沙。2011年相比2010年前十名城市:總體差距有所縮小,位序變化十分劇烈。青島取代大連躋身前10位,台北升至第二,北京首超上海,上海退居第四。
2011年相比2010年前50名變化情況:中部城市數量增加,地級城市提升較快。副省級城市中2011年相比2010年提升位次最多是成都,上升了8位。省會城市中,南昌提升位次最多,為10位;地級市中,南通提升位次最多,為7位。
倪鵬飛教授指出,過去10年內地城市競爭力提升明顯,東北地區成績斐然,中部地區城市分化嚴重,中心城市快速崛起。大型城市仍占主導,中小城市競爭激烈。地級市發展領先全國。城市間競爭力差距呈整體縮小局部擴大的格局。但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任重道遠。
2) 香港城市競爭力表現
香港自回歸以來,歷經多次外部經濟衝擊,但城市競爭力的位置在國際上持續提升,在國內穩居第一,這表明:香港正引領中國城市在全球競爭中快速崛起。
關鍵優勢十分突出,內地追趕尚待時日。香港無論在高端要素、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還是在制度環境、社會環境等都具有突出的領先優勢,借助內地發展,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更加鞏固和加強。香港與內地的差距雖有所縮小,深圳、北京、上海、廣州趕超香港尚需時日。
產業層次不斷提升,產業結構有待改進。香港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超過90%,四大支柱產業的比重也在逐漸提高,由2001年的48.8%提高到2010年的58%。但是以金融業和專業服務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其主要得益於內地經濟的發展,其自身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
收入水準增長顯著,收入差距不容忽視。過去十年,香港的收入水準持續提高, 2001年至2010年香港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上升了41.3%,2010年香港的人均GDP達到了3.17萬美金,處於全球前列。但是在同一時期,香港收入最高的10%的人群的收入上升了60%,而收入最低的10%卻下跌了20%左右。
粵港區域合作進入快車道,但合作機制有待突破。近十年來,粵港區域合作進入快車道。合作領域不斷增多;合作模式不斷創新;合作定位從致力於引進外資向共同打造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城市圈轉變,合作目標不斷提升。
報告建議:為應對全球挑戰、帶動國內城市發展、不斷提高香港居民的福祉,香港應致力於建設最具可持續競爭力的全球城市。具體包括:發展知識經濟,促進金融引領;建設科教之都,促進科技創新;建設低碳城市,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包容增長,建設和諧城市;擴大內外開放,保持自由活力;發展多元文化,引領城市文明。
3) 從世界城市角度分析香港城市競爭力的變化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香港亞太研究所亞太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計劃主任沈建法教授出席發佈會。沈建法教授指出,中大的研究小組從世界城市角度分析香港城市競爭力從2000年到2009年的變化。2012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公布了有关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使用的競爭力指標體系包括表現部份及解釋部份。通過標準化處理,所有指標的數值範圍在0-100之內。
香港城市競爭力的表現部份包括四大方面,分別為全球控制功能、金融業、服務業及對外聯繫。整體而言,香港的城市競爭力從2000年以來不斷上升。說明香港世界城市的地位在不斷加強。由於金融風暴,香港的城市競爭力在2008年開始減弱。2008年,香港競爭力得分下跌10分,2009年,再下跌5分至85分。金融業及服務業在2009年反彈回升。
在解釋部份,本研究選取了五大支柱,分別為,經濟動力、勞動力的教育程度及數量、環境品質、社會穩定及交通及電信基礎設施來解釋香港的城市競爭力。
經濟動力指數及交通及電信基礎設施指數從2001年起呈上升趨勢。這兩個指數分別在2008年及2009年見頂。勞動力的教育程度及數量指數在1980年代輕微下跌,然後持續上升至2009年。從1990年至2006年,環境品質指數的上落波幅甚大。2006年起,環境品質指數逐步上升至2008年。社會穩定指數的波幅也非常大,從1999年至2005年的6年裡,社會穩定指數分別在2002年及2005年達到最高點及最低點。
經濟動力指數包括五方面,分別是市場效率、國際投資、企業表現、促進創意環境及寫字樓供應量。高等教育及政府機構的研究及開發開支指標在2004年緩緩上升,上升幅度在2006年迅速加大。雖然香港政府已把創新科技列為其中一項重點發展項目,香港政府仍需要投放更多資源以刺激本土產業的發展。
勞動力教育程度子指數包括就業人士持有學位人數指標及教資會資助院校的學士及研究院課程的適齡學生入讀率指標。人才是香港城市競爭力的要素。在勞動人口中,香港曾受專上教育的人士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24%上升至2010的31%。但這比例仍然落後於其他世界城市如倫敦。在倫敦,曾受學位教育的比例在2005年是31%。而中國的各大城市也從後趕上。2010年,31.5%的北京人口及22%的上海人口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
社會穩定指數包括五個子指數,包括健康、房屋、就業環境、購買力及治安與貪污。就業環境子指數於2008年創下新高。治安與貪污子指數於2003年見底並於2008年見頂。健康子指數的得分在1980年後不斷上升。而購買力子指數分別在2001年及2006年的反彈後回落。在2008年創下新低。房屋子指數的走勢也是不斷下跌。1985年,這個子指數的得分是100,之後不斷下跌,在2008年的得分是30。難以負擔的高樓價及不斷下跌的購買力是兩個影響香港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基本上,所有解釋性指數在近年有不俗的表現。但是,值得留意是,房屋子指數及購買力子指數在近年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跌勢。這些指數在將來的表現對香港城市競爭力的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很明顯,香港的金融業及專業服務業仍然是各中國城市中最優秀的。香港將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總裁鄧淑德女士總括時說:「香港不同的競爭優勢例如強大的全球控制功能及服務業將會鞏固香港在高端產業的優勢,同時深化香港聯繫中國與亞洲及全球各地的橋樑作用。這些競爭優勢最後也會強化香港作為世界城市的地位。」
如有任何垂詢,請與「基金」傳訊事務經理周伊萍女士聯絡,電話: (852) 2865 3529 / 6030 6025;傳真: (852) 2861 3361; 電郵: jimmie_chow@betterhongkong.org;網址: www.betterhongkong.org。
- 完 -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香港中環花園道1號中銀大廈61樓
電話:(852) 2861 2622 傳真:(852) 2861 3361
電郵:mailbox@betterhongkong.org 網址:www.betterhongkong.org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由一群在香港商界及社會上具影響力的人士於1995年成立。「基金」一直致力與外國社會保持持續而緊密的合作關係,積極向她們介紹香港的最新發展及成就,令國際社會對香港和中國的發展有更深入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