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3》香港發佈會

发布时间:2014-02-10 13:52:50


主辦: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協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2013年5月20日,香港)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發佈會於2013520在香港舉行, 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協辦。《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由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教授牽頭,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共同攜手歷時大半年時間聯合完成。本年度《報告》主題為新基準:建設可持續競爭力的理想城市


面對2030年不一樣的未來:世界政治、經濟、科技力量的調整,多極化以及權力的分散,資源環境的矛盾,使世界面臨更加動盪的風險。與此同時,中國要在2030年建成全面小康的城市中國,必須改變過去不可持續的城鎮化模式,解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環境等各方面問題,並更好應對這些方面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為著提升城市可持續的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的理想城市是引領中國城市未來發展的新目標。有鑒於國內外發展的新趨勢和新命題,新型城鎮化的新要求,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設立了「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指標,在未來十年將以可持續競爭力的理想城市評估原則和標準,進行理論、實證和案例研究,以此引領中國城市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和競爭力提升。本次報告主題著力構建可持續理想城市的理論體系和評估基準。

按照新的理論框架,競爭力分為當前短期競爭力和未來長期競爭力,報告分別命名為綜合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選取了表現產出價值的當前指標,計算全國及港澳台293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從以人為本的宜居城市創業至上的宜商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諧城市環境友好的生態城市創新驅動的知識城市城鄉一體的全域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開放多元的文化城市八大方面提煉出核心指標,計算港澳及內地地級以上287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指數。

2012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廣州、北京、蘇州、佛山、天津和澳門。十強中港澳台地區佔3席,東南沿海的內地城市佔5席,環渤海地區佔2席;中西部城市僅有武漢和成都進入二十強,而西北地方排名最靠前的西安僅列第36位。可見,區位優勢對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的影響十分明顯。從城市的行政等級來看,特別行政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要明顯高於其它地級城市。

2012年可持續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澳門、杭州、青島、無錫、濟南。和綜合經濟競爭力一樣,十強中港澳台地區佔2席,東南沿海的內地城市佔5席,環渤海地區佔3席。進入二十強的中西部城市僅有武漢、長沙和成都,而西北地方排名最靠前的西安位列第30位。

2012年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與綜合經濟競爭力呈現出典型的倒U型關係,反映出要提升中國城市競爭力,關鍵不在於現實綜合經濟競爭力的大小,而在於如何促進可持續競爭力的提高增強中國城市的發展後勁,這也是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轉型的內在要求和不竭動力。

課題組按上述八大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具體路徑建議,以及實施均衡發展的經濟社會戰略建立城鄉一體的市政管理體制建立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政策構建提升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的長效機制四方面的基本對策。

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依舊保持在全國首位,但增速放緩。分項上表現稍有差異,其綜合效率競爭力分項指數為0.69968,排名全國第3位,僅落後於台北和澳門,地均GDP優勢明顯,這得益於其人口和商業密集,集約化程度高,以及商業規管精簡、政府廉潔,配套設施及服務效率高。香港的綜合增量競爭力分項指數為0.44534,排名全國第8位,落後於台北、北京、廣州、天津、深圳等城市,在稅收、人才、軟硬體設施等方面的優勢逐漸弱化,土地稀少形成的高額租金也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過分倚重金融、房地產等少數行業,缺乏穩定的增長點。

香港的可持續競爭力整體領先,「知識城市」分項得分較弱。香港的可持續競爭力指數為0.98029,排名全國首位。八大方面中,「文化城市」、「全域城市」、「和諧城市」、「宜商城市」和「宜居城市」五個分項排名第一;「生態城市」分項排名第二,「信息城市」分項排名第三。香港在「知識城市」分項的指數為0.83988,排名第四,落後於北京、上海和深圳。研發開支佔GDP的比重遠低於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內地的研發投入,缺乏大膽的支持科技的計劃和有力的科技創新激勵制度,科技創新氛圍不足,科技轉化能力較弱都是主要問題。

除了產業結構向創新科技方向轉型無明顯突破外,經濟高度依賴金融業和房地產、人口老齡化加速和國際和國內城市的競爭都是香港要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課題組從三方面就香港未來發展提出建議。首先,香港特區政府應轉變施政理念,並在土地政策、支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發展、長遠人口發展和人才發展等方面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其次,根據中國經濟新形勢重新定位,發揮香港的獨特作用和影響。根據國家在經濟結構調整和支援內地企業走出去的發展變化,加強香港企業與內地企業多方面的合作;並藉參與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參與大珠三角經濟圈建設,讓香港民眾充分認識兩地合作對於地區繁榮穩定的重要性、加強兩地基礎設施的銜接和民間與官方的交流與合作,發揮香港的獨特作用和影響。第三,通過參與和推動「深港創新圈」、建設亞洲知識產權交易與服務中心、建設內地企業在海外的研發和創意設計中心,以及實行「走出去」和「引進來」,促進香港的科技創新,引領知識經濟發展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總裁鄧淑德女士總括時說:「香港屬已發展城市,在各方面發展表現不錯。然而在金融危機仍在深化、世界經濟低迷、國際經貿保護主義加劇下,亞太保持較快增長,中國更成為發展動力。國內城鎮化在急促發展並進步,香港應審時度勢,制定長遠策略及短期應對措施,以應付環球變局,找緊機遇。」    

     如有任何垂詢,請與「基金」傳訊事務經理周伊萍女士聯絡,電話: (852) 2865 3529 / 6030 6025;傳真: (852) 2861 3361; 電郵: jimmie_chow@betterhongkong.org;網址: www.betterhongkong.org

- -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香港中環花園道1號中銀大廈61

電話:(852) 2861 2622              傳真:(852) 2861 3361

電郵:mailbox@betterhongkong.org       網址:www.betterhongkong.org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由一群在香港商界及社會上具影響力的人士於1995年成立。「基金」一直致力與外國社會保持持續而緊密的合作關係,積極向她們介紹香港的最新發展及成就,令國際社會對香港和中國的發展有更深入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