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高培勇发言:一个城市的综合素质凸显竞争力

发布时间:2008-09-27 15:47:23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

第一,搞学术研究,历来是分层次的,大致的是基础的理论分析和操作。就目前学术资源的配置而言,历来是比较偏重基础理论的,其次是政策分析,再其次是操作。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今天是第四次发布,大家可以感觉到通篇主要的焦点是放在实践操作的领域,我们特别需要融三个层次为一体的专注的研究。中国的改革经过了20多年的历程,现在的确到了需要把我们的很多研究成果从基础理论推进到政策分析,再继而推进到实际操作,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分析。

第二,搞城市问题的研究,现在大家都比较强调是综合的研究,就好象人一样,我们现在不单纯为学历说话,不单纯为某一个方面说话,而要讲综合素质。对城市来讲,也要讲综合素质,怎么把一个城市的综合素质凸显出来竞争力恐怕就是最具有综合素质的指标。而竞争力又可以细化为若干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把这样的指标融合在一起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一个指标体系,也就是说对一个城市而言,最带有综合性质的竞争力指标是可以通过指标体系来反映的。这个指标体系能够干什么?我理解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对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出要抓什么,这个指标体系是给城市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如何提升自己所在的城市、自己所管理的城市的竞争力的一个路线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按照这个路线图去做我们的城市管理。这个路线图并非是一个终极的目标,而是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中间的目标,就好象我们从社会科学院到香山去,有若干条路,每一个指标就表明了我们靠近了距离。另外,有一个考评卷,提升中国的竞争力或者完成中国的改革大业,我们总是要不断地评价我们每年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每一年往具有竞争力的目标上靠近一步,就意味着我们往前走了一大步,不断地给自己的成果作出评价。我们想,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连续四年发布,它实际上是具有这两个方面的功能。

第三,我们如何解读这样一个研究报告?我也是第三次参加这个发布会,我以为或者我建议媒体也好,学术界也好,并非仅仅是解读它的排名,今年北京排第四,香港排第一或者排第二,就说北京如何,它的核心意义并非如何。解读这样一个报告,我建议大家还是要从路线图和考评卷两个方面理解。这样一个蓝皮书今年所揭示出的排行榜或者指标是不是比较恰如其份地表明了或代表了中国城市竞争力应该具有的因素,只有在这样一种解读当中,才有可能把这样的研究往前推进。

第四,这样一个报告还是一个学术研究报告,不是政府部门发布的。既然是学术研究,它就只不过是为城市竞争力研究提供一个参照系数,这个参照系数不是说哪一个部门提供,所有的人、所有的机构都可以提供,只不过以此为基础大家参加进来,也可以在这个靶子的基础上提出修正意见,这样一个指标体系是在大家的共同研究、共同推动当中不断完善。尽管目前可能还有种种不足之处,但只要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往前推进,我们的城市竞争力也好,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好,都是可以在不断的完善中前进。

总的看来,这样一个报告的连续发布,的确是学术界一大幸事,也是我们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做得比较实实在在的一件事情,不仅是城市竞争力,其他方面的研究也都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和资源往实践操作层次逐步的汇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