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5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发言

发布时间:2008-08-29 23:56:16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座谈会,三本我都参加了,但是对于这本,我感觉挺惊讶的,主题出来以后感到挺振奋的,看了以后本人也学习了很多东西,在年度当中总结了六个发现,作为科研研究,一个年度研究里有一个发现就很不简单了,我觉得能有六个发现,是非常可喜可贺的。这个研究对于推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绝对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
  按照我一贯的风格,我提出一些意见,不光是赞扬的。

  第一,书名中英文不一致,你讲龙脉,中国人懂。另外集群,英文是产业集群,这个集群,文章里有三个概念——产业集群、经济集群、城市集群,我觉得中英文要统一起来。第十八章、第十九章我感觉应该颠倒一下,先谈50个城市综合,然后讲50个城市分项排名点评,这样从写作顺序来讲比较顺,也符合大家的规则。另外,一个非常遗憾的就是第23页讲了“24条战略经验”,但我觉得非常遗憾,你列了21条,有3个企业经验没有列。另外,你讲十大促进产业政策的建议,这本书里的意见我同意,但你演讲的时候,跟这是不大一样的,因为你特别谈到了开发区向高新园区转移,里面谈到了WTO的优惠措施,我再一次更正,在WTO文本里21项优惠措施一直是保持的。
  有一个问题,这个报告有很大的缺陷,就是产业集群的后果或者现象是有两类现象,一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地区化或者本地化经济,是怎样一种集群?还有一种是城市化集群,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集群模式,我觉得要酝酿一下。为什么要强调这个概念,我看到你的集群坦率的讲都是有利于行业的成长,或者有利于某个企业的成长,这实际上都是按照国际标准是地区化的,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是本地化经济集群的话,它的来源是整个城市经济的规模,而不仅仅是单一行业规模,这是两者的区分之一。第二种区别更重要了,这种产业集群会对整个城市的企业带来利益,而不仅仅对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行业带来利益,这是我们今后研究产业集群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对于产业集群,原来我们的概念就是小城镇经济,我觉得中国的产业集群不是这样的,要比它的根基深得多,意义大得多。如果中国想城市竞争力的话,中国产业集群应该注意两种划分,要在所有产业集群里所有的企业都要受益,而不是某个行业受益。
     (转自中国网•www.china.com.cn,孔繁来摄影报道 赵京桥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