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经济学家王振中博士研究员讲话
实际上好话,大家都说了,因为大家都佩服倪鹏飞课题组,他们严谨的科学精神,包括跟市场的转化,包括国内其他的报告相比,整个研究过程的十个环节非常具有科学性,好话就不说了。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是英文的书名,大家可以看,到底是经济?还是什么?这是第一个问题,英文的名字应该是统一的。
第二,为了调查的方法更加的科学和明确,从144页文章里面,因为现在所有国内的调查我非常重视问卷,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你到底发了多少,你回收率是多少。从你这个讲话,你说启动了普通调查,使问卷可以保质保量收回。我的理解应该是全收回了,应该是这样理解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如果发问卷调查的话,必须是分级随机抽样。因为我们从20年前和世行合作,一下把我们问着了,我们也很随意的,我问卷调查的,人家说你怎么问卷的,你是不是随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值得我们在今后书里,我觉得更应该注意的。
第三,减少问卷调查的理论。你整个是12项大的指标,我昨天是紧急统计一下,大约真正有指标是155,一级指标是空的,这样算起来,其中问卷的指标占了72个,占了46.5%,专家估计的指标16,占了10%,也就是软指标,问卷加专家等于88,占整个指标体系的56.8%,我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我对专家估计,从来都是怀疑的,特别是问卷调查的比重如何过大的话,我觉得会影响你的准确率。比如占一半以上的,资本竞争力占50%,环境竞争力占50%,文化占100%,制度占78.6%,政府占73.7%,企业管理占83.3%,开放占50%。另外有的没有必要问卷调查,比如外贸金融机构的数量,689页,内资金融机构的数量,这还用问卷调查吗?我觉得这不用问卷调查,金融数据的数字没有必要问卷调查。
这个问题确实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另外,对于一个城市的评价,你在里面可能没太发现,比如43页,中国城市化问题之一是定位单薄,“休闲之都”是哪儿吗?成都。然后246页也说这个问题,但是又作为167页11个最佳案例城市,你又分析成都为最佳案例,因为成都“休闲之都”考证我是参加,倒不是说给我否定了,这没关系,前后的评价我觉得非常重要,这个评价也是一个问题。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比较欠妥当。
另外我希望今后的指标体系人均GDP,我对现在人均GDP是怀疑最多的,包括国家统计局的。尽管我们的总经济师也在这儿,因为包括2006年大家看,统计年限里写着,北京、上海、天津按户籍人口统计,其他城市按常住人口统计,你这里按什么?我估计是人均人口,因为你讲了一个人口,然后加一个暂住人口,这个人均GDP到底是什么?我希望从下一级开始,把这个指标弄得非常有特色,因为竞争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是人均GDP,还包括人均服务量。
我觉得丰富环境指标的内容,现在大家对环境特别关注,但是你的环境指标我觉得比较弱,比如讲淡水的问题,几十亿淡水的资源仅仅是一个问卷,但这个指标要根据世行的指标的话,淡水的指标是6个,特别是城市居住环境,可以参考他的指标,它的指标我觉得比我们的指标更具有吸引力,它的指标是规模、拥挤状况、居住环境、住房所有权及控制等全有。另外类似这样的指标大家都注意看,包括政府管理,因为你的权重最大的就是最实,政府管理19个指标,而且权重非常大,影响弹性是0.841,这个指标的设立应该参考世行的指标,因为世行的指标,特别是与官员打交道的时间,以及工商管理,创办企业的程序数量说得非常细,这方面如果指标加上,就更有说服力。
最后,这个数据的表达一定要准确,你非常含糊。大家看142页,你讲根据世界银行标准,人均GDP在765等等,这个表示不准确,这是世界银行2003年的指标,2006年公布的具体指标是2004年的,这已经大大提高了,而且这个表述仅仅是这样也不准确,不准确在哪儿?比如9386美元以上属于高收入结算,这个是不准确的,9386美元及以上,因为你统计有是正好在这个档次里,如果这样表述会更加准确。我今天为什么要挑这个毛病,非常简单,2010年是我们国家第一次举办世博会,世博会的主题就叫做城市生活更美好,我希望在2010年的时候把这本书正式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