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No.1新闻稿

发布时间:2014-01-21 14:31:39


          News    Release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

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指出----

中国国家竞争力排名稳步上升,由1990年全球第73位上升到第17位

中国进入近代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2010年10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发布和研讨会暨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青年菁英奖学金’颁奖仪式”在京举行,并发布了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该蓝皮书围绕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问题,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对全球化竞争格局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国家之间学习借鉴、借力合作以及追赶合作的内容与力度。并提出了中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和对策。

蓝皮书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世界主流文明逐步接轨,竞争力稳步上升。进入近代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1990~2008年这跨世纪的近20年间,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90年,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在全球100个国家中排名仅列第73位,到了2008年,排名上升到第17名。

在国家竞争力上升的过程中,虽然1994~1996年国家竞争力有所下降,但之后强力反弹,1996~1998年,2005~2008年是两个国家竞争力上升速度较快的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期。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竞争力在调整中上升,直至如今的世界前20名。

蓝皮书认为,中国的国家竞争力伴随着中国发展而艰难地盘旋上升,中国的努力与成就令举世瞩目,再次证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居功至伟。同时,蓝皮书也指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一国实力的综合体现,不仅表现在经济总量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经济效率、经济结构、发展潜力以及一国的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维度上。

从规模竞争力来看,中国经济总量巨大,位居全球前列,目前已直逼前三。在增长竞争力方面,中国也保持了长期领先的优势,稳定增长潜力巨大。蓝皮书认为,中国真正的经济腾飞始于1992年。1990年和1991年两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排名分别是世界第13位和第6位,而到了1992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一跃成为世界第1名。在此后的10来年间,中国的增长竞争力始终没有跌出世界前五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

但是,蓝皮书也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10年间,中国的规模竞争力提升速度却越来越缓慢。从第10名上升到第9名用了1年时间,从第7名上升到第6名却用了5年时间。蓝皮书分析指出,这虽然有基数效应的存在,但是更多的是由于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粗放型的增长模式缺乏可持续性。为此,如果要继续提升自身的规模竞争力,那么就不仅仅要扩大数量,还要从结构和效率上下工夫,加快经济转型。

最后,在综合分析了中国的结构竞争力、创新竞争力之后,蓝皮书指出,在增长竞争力排名和规模竞争力排名这两个光环的背后,隐藏着产业结构落后这一潜在的严重问题,中国的产业结构竞争力长期在低位徘徊。中国近20年长期的经济增长并非靠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来获得,而是靠消耗资源和扩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产业膨胀发展。这样的产业结构是缺乏竞争力的,因此必须立刻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手,寻找提升结构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另外,蓝皮书也指出了值得重视的一点是,目前中国的整体效率竞争力还处于世界中游偏下的水平,在创新竞争力方面,中国虽表现出先稳后升奋起直追的态势,但日本、韩国远远领先于中国,且高居全球前两名。因此,中国应虚心向韩、日两国学习,必须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

(参见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

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指出----

力争2020年进入G20五强,2050年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梯次追赶战略”助力中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2010年10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发布和研讨会暨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青年菁英奖学金’颁奖仪式”在京举行,并发布了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该蓝皮书围绕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问题,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对全球化竞争格局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国家之间学习借鉴、借力合作以及追赶合作的内容与力度。并提出了中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和对策。

蓝皮书指出,在当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不断提升本国的竞争力是成功胜出的关键。蓝皮书描绘的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成为综合强大、关键一流、整体中上的先进国家。综合强大,是指中国的国家竞争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入G20五强;关键一流是指中国在关键重要的领域,如高新技术等,达到或超过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整体中上是指各项国家竞争力指标在世界都排名中上游,没有单项发展短板,整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30年,中国综合国家竞争力仅次于美国和欧盟;到2050年,中国综合国家竞争力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在提出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总体战略目标的同时,蓝皮书也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路径是采取“梯次追赶战略”,逐步提升国家竞争力,并最终实现将中国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具体而言,梯次追赶战略就是高端引领、重点跨越、成本领先、规模竞争、多层合作、国家营销、内外互动、制度创新。高端引领就是大力发展高端产业,提升本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位置。既可以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来引入国外高端产业,也可以依靠技术创新或产业融合催生高端产业。既要保证传统产业优势和就业渠道,又要避免因“腾笼换鸟”而出现的产业断档和真空状态。重点跨越就是要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七大战略性产业,利用这些制高点带动中国的整体发展。

同时,蓝皮书指出,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有14个省份已经迈入万亿俱乐部,富可敌国的地方大国不断涌现,标志着中国以一省之力与他国竞争的时代正在到来。中国应以规模优势掌握全球战略的动态制胜点,影响区域和全球市场,真正实现以市场换技术,以规模降成本。另外,从人口规模上看,中国也有不容小觑的优势。如果农村消费需求充分释放,中国的国内需求水平将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最后,蓝皮书还特别强调了国家营销的重要性。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设计了各种营销方式来推广自己的国家形象,国家营销已经成为让富国变得更富的核心“武器”。中国在扩大规模地同时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品质、营销品牌,提升中国的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产品、人文和环境,增加中国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还要积极宣传中国的发展道路模式,避免误解。中国国家品牌的营销将是一种软力量的扩张和传导,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参见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

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指出----

我国人力资本构成指数仅是美国的1/12,日本的1/10

人力资本总量巨大质量不高,印度崛起不容小视

2010年10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发布和研讨会暨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青年菁英奖学金’颁奖仪式”在京举行,并发布了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围绕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问题,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对全球化竞争格局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国家之间学习借鉴、借力合作以及追赶合作的内容与力度。并提出了中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和对策。

蓝皮书指出,在人力资本总量上,中国依靠人口众多的优势,在G20国家中排名稳居第1,并远远领先其他国家。这得益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但更能反映一国人力资本水平的人力资本构成指数却连续五年排在第18位,指数值仅是美国的1/12,日本的1/10,差距非常大。人力资本构成指数反映了本科学历以上、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所占的比重。2004~2008年,美国、日本一直高居人力资本构成指数的冠亚军,加拿大由第4位上升至第3位,也有较强竞争力。这说明中国人力资源总量虽大,但是拥有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比例很低,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2008年在G20国家人力资本排名中,印度排在首位,处于第2位的是印度尼西亚,其次是俄罗斯,美国排在第4位。中国在人力资本方面由2004年的第6名上升至2008年的第5名,排名比较靠前,但指数值仅是印度的1/2,尚有较大改进空间。

在教育与健康方面,蓝皮书也指出,我国的教育与健康指数在2008年为0.453,在G20中排名第14名,较2004年提升了2位,进步比较明显,但与欧盟国家的差距依然十分巨大。中国在高等教育入学率、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和获得改善的卫生设施比例这些指标上都表现出较大的劣势,与中国大国地位不相符合。尤其是中国的高等教育指数一直排在第4位,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但指数值却不及欧盟的1/10,也只有美国的1/3,差距很大。世界著名高校主要集中于欧洲、美国,欧盟作为整体优势非常大,其他国家在这一指标上与欧盟差距都很大。中国虽然已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国,高校数量众多,但整体水平并不高,尤其是缺乏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在金融体系方面,蓝皮书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体系最完善的前三个国家是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其次是英国和德国。中国排在第12位,排名靠后,但近五年来中国的排名在不断上升,2004年和2005年均位于第18名,2007年上升到第11名。虽然进步较快,但金融体系指数依然较低,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另外,中国的存贷利率比其他国家要高,说明我国银行业利润率较高,有利于金融业的发展。

在文化艺术竞争力方面,蓝皮书认为,2004~2008年,欧盟、日本、美国的文化竞争力稳居前三甲。中国由第5名上升到第4名,略高于英国和德国。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是欧盟,达到284处,其次为意大利(44处),中国(38处)居G20中的第3位。此外,在艺术人才指数上,中国稳稳地排在第1位,略高于欧盟,远高于美国,是美国的近两倍。显示了中国艺术人才数量庞大,文化艺术基础雄厚。蓝皮书预测,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强,将来很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文化强国。

(参见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