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在北京举行发布仪式

发布时间:2010-10-26 10:30:34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

 

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指出----

 

美国国家竞争力保持全球绝对领先地位,中国相比美国差距较大

中国应以美国为“追赶对象”,扬长补短、迎头赶上,建设世界一流国家

 

20101025,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发布研讨暨2010年度孙冶方“青年菁英奖学金”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并发布了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围绕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问题,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对全球化竞争格局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国家之间学习借鉴、借力合作以及追赶合作的内容与力度。并提出了中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和对策。

蓝皮书指出,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国际舞台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用显示性和解释性两个框架对中美两国的国家竞争力进行比较后发现:自1990年以来,美国国家竞争力无论是在显示性指标描述的100个国家中,还是在解释性指标描述的二十国集团中,都高居第一,保持了绝对领先地位;中国国家竞争力在100个国家中居第17名,在二十国集团中列第9位,对比美国还有较大差距,但中国国家竞争力正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与美国的差距正日益趋于缩小。

中美两国相比,美国整体竞争优势依然较大,大部分方面都领先中国,尤其在经济结构、全球联系、公共制度等方面优势更明显。例如,美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层次高居榜首,拥有全球最多的科学家和技能人才,美国每百万人中从事研发的研究和技术人员数是中国的5倍;再如,在反映政府与国民间关系的社会管理指标上,中国连续五年为0,排名在G20中垫底,而美国在G20中排名第8。不过,中国在一些领域,如经济增长速度、需求潜力、国内外经济关系等方面也已经开始超越美国,取得竞争优势。2008年中国增长竞争力指数为0.981,在100个国家中名列第2位,而美国增长竞争力指数为0.120,仅排在第90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追赶美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蓝皮书还指出,中美两国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为两国带来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同时两国也面临着国内结构失衡的困境,美国消费过高储蓄不足,而中国则是消费疲软储蓄过剩。总体而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空间更大,未来机遇也更多。

蓝皮书最后强调,美国作为全球国家竞争力第一的国家,有许多方面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如完善的公共制度和包容的文化氛围。美国拥有先发优势,但中国发展的意愿不会改变,趋势不可阻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未来应当以美国为追赶对象,努力学习借鉴美国经验,扬长补短,加快国内经济转型和社会改革步伐,努力追赶美国,建设世界一流国家。

(参见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月出版)

 

 

图1:国家竞争力发布会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

 

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指出----

 

当前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总体略强于印度,而印度在部分领域领先中国

未来中印两国竞争将日益激烈,中国应高度重视对手,把握竞争主动权

 

20101025,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发布研讨暨2010年度孙冶方“青年菁英奖学金”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并发布了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围绕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问题,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对全球化竞争格局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国家之间学习借鉴、借力合作以及追赶合作的内容与力度。并提出了中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和对策。

蓝皮书指出,中印两国毗邻而居,是世界上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两个新兴经济体。用显示性和解释性两个框架对中印两国的国家竞争力进行比较后发现:在2000年之前,中印两国的国家竞争力水平相当,中国在上世纪末迅速做出调整,国家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尤其是在2004年后,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大。2008年,中国国家竞争力在显示性指标描述的100个国家中排名第17位,在解释性指标描述的二十国集团中排名第9位;而印度在100个国家和二十国集团中的排名分别是第42位和第14位。

虽然从总体竞争力的角度看,中国略强于印度,然而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细分角度分析,中印两国都存在各自的发展特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且保持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率多年来位居全球前列,印度经济增长起伏波动相对较大;印度相比中国在产业结构上优势明显,2008年印度的服务业比重为52.94%,而中国仅达到41.89%,差距较大。

中印两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种种短板。目前中国在国内主体素质、供给水平等方面优势明显,例如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综合素质在G20中排名前5名,而印度处在13名左右;不过,印度在社会管理、产业集中等方面较中国略微领先,如印度在产业集中度指数上位居G20国家第8,并有上升趋势,而中国仅排名第17,落后较多。需求水平、国内联系、公共制度是中印两国共同的薄弱环节,但印度差距更大。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两国在全球联系方面的进步都很明显,未来都有较大机遇;但国内需求结构不合理则成为制约两国长期发展的主要挑战。

蓝皮书认为,中印两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两大发展中国家,未来两国争夺全球资源与市场的竞争可能越来越激烈,印度将成为中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面临的主要对手。尽管就目前来看印度的国家竞争力水平与中国有一定差距,但印度仍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如法制建设、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等。中国应在保持好国内主体素质、供给水平优势,保持制造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握竞争的主动权。

(参见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月出版)

 

 

图2: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研究员作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

 

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指出----

 

日本国家竞争力在亚洲的优势显著,中国相比日本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应以日本为“模仿对象”,学习有益经验,取他山之石加快自身发展

 

20101025,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发布研讨暨2010年度孙冶方“青年菁英奖学金”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并发布了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围绕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问题,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对全球化竞争格局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国家之间学习借鉴、借力合作以及追赶合作的内容与力度。并提出了中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和对策。

蓝皮书指出,中国和日本,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国际舞台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用显示性和解释性两个框架对中日两国的国家竞争力进行比较后发现:日本国家竞争力长期以来在显示性指标描述的100个国家中位列三甲,同时在解释性指标描述的二十国集团中排名第3位,在亚洲保持了绝对领先地位;1990年中国国家竞争力在100个国家中居第73名,2008年大幅跃升至第17位,同时在二十国集团中列第9位。中国国家竞争力正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与日本的差距正日益趋于缩小。

中日两国相比,日本的整体竞争优势依然较大,很多方面都领先中国,尤其在国内供给、国内联系、公共制度等方面优势更明显。例如,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与日本的差距较大,近年来,日本的基础设施水平在G20国家中一直稳居第二,而中国的排名则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不过,中国在一些领域,如主体素质等方面也已经开始超越日本,2008年中国的主体素质在G20国家中排名第4,而日本排名第8,这表明中国在主体素质方面已经取得竞争优势。中国主体素质竞争力的迅速提升也与学习日本经验有直接关系。

蓝皮书还指出,中日两国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日本在人均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上名列全球前茅,而中国人均需求水平低、需求结构不合理;日本出口产品多为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而我国多为低端工业制成品。但中国的国内市场广阔,巨大的市场潜力尚未开发,这是日本所不具备的机遇。

蓝皮书最后强调,日本作为亚洲的第一经济强国,能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有其值得研究、学习和借鉴之处。日本贫富差距小、社会管理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这都是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中国今后应充分利用好自身需求潜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努力提高需求水平,改善需求结构,在科技、教育、人才培训方面加大投入,以日本为模仿对象,不断提升国家竞争力水平。

(参见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月出版)

 

 以下是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

 

裴长洪:建设创新型国家须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

杨圣明:预测今后三十年人民币呈逐步升值倾向

黄平: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未必正面,文化影响力较低

刘艳良:提升人才竞争力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何帆:明确看到全球经济目前并非复苏而是反弹

荆林波:不能把中国竞争力和“威胁论”等同

李晓西:绿色经济对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陈少峰:中国电影对未成年人来讲毫无吸引力可言

肖鸣:政府管理能力是决定中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任若恩发言

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作总结